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年度工作

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2014-02-25
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在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科协和九届理事会领导下,各专业委员会与办事机构紧紧围绕全市卫生工作中心任务,努力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任务。2013年市医学会再次荣获市科协表彰的综合先进学会称号。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学会内部管理
      年初,按照规定程序修订了《扬州市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扬州市医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评选办法》。2013年共完成了胸心血管外科、普外科、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肿瘤学六个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新成立了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全部完成年初常务理事会制定的工作任务。相关专业委员会的成功换届改选及成立,适度扩充了委员人数,把一大批中青年高级技术人才热心学会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各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重要角色,顺利完成新老交替,各学科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团结和带领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继续医学教育,民主办会气氛更加浓厚,构建和谐的学术氛围,学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苏北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共14个临床专科进入了国家、省重点专科行列,经市医学会推荐2人当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委员,11人担任江苏省省医学会相关分会副主任委员。
      按照市卫生局、市科协、市民政局要求,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会运作行为。努力将市医学会办成卫生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立足当前实际,发挥社团的中介职能,积极投身当前医改进程中。
      坚持依法办会,健全、完善办会制度,严格执行常务理事会议事制度、工作委员会组织条例、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学术会议管理办法(试行)等学会规章制度,加强对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学会机关职能部门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与继教培训活动
      根据年初制定的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活动计划,各专业委员会认真组织实施,力争省级以上会议落户扬州。全年共参与组织各类学术活动43次,参会人员达900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省内知名专家200余名来扬讲学。其中中华医学会会议3次,省级以上学术会议14次,区域性会议8次,市级年会14次,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读片会15次。配合苏北、市一院、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8项,涉及骨科、眼科、烧伤整形美容、妇产科、检验、重症医学、儿科、胸心外科、骨质疏松、临床医学工程、风湿病病学、神经外科、普外科学等学科;组织了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病理、妇产科、普外、皮肤病学、耳鼻咽喉、临床医学工程等8个学科在扬举办的区域性学术活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了扬州市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消化暨消化内镜、超声、妇产科、检验、麻醉、肾脏科、胸心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十四个专业的学术年会。利用学会的专家资源优势,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全年开展临床适宜技术推广10项。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国医师协会基层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我市最大规模的针对基层医生的免费培训工作。
      举办“2013年扬州市科技论坛?市医学会分论坛”一起。
三、组织专家送教、送医下基层,完成6个专业《规范》培训工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全年完成“健康扬州社区行”10起。
      开展科普宣教是学会惠民、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科普宣传周、科普宣传日期间,配合市科协组织专家深入农村、走进社区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全年组织心血管、普外、风湿病学、眼科、神经病学、儿科、重症医学等专家深入农村、社区、学校,针对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举办专题讲座,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进行多次科普宣教,义诊活动。参加专家100余名。
      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仪征市人民医院举办了我市历史上规格最高的送教下基层活动。250名扬州及邻近地区的基层重症医学医生参加了培训和教学查房。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协助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完成了扬州区重症医学的5C论证培训工作。近400名全国各地的重症医学医生参加了课程培训和测试。
    认真组织“健康社区行”活动,全年完成“健康社区行”10起,受众近3000人,在7个县(市)区组织了8个专场,组织专家30余人次。
      继续抓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员培训工作,接受市卫生局委托,承接了扬州市《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共完成培训心血管、普外科学、骨科学、重症医学、风湿病学、眼科学、神经外科学等6个专业。共举办20场“适宜技术”、“诊疗规范”和“四新”培训班,近2000名临床科技工作者接受了继续医学教育培训。10个分会120名专家免费送教到基层20次、巡回讲学6次,惠及1200余名基层医学工作者。
四、认真贯彻落实《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做好医疗事故(损害)鉴定工作,努力为医疗和司法实践服务。
1、认真做好委托工作
       2013年共收到医疗事故鉴定委托17例,其中卫生行政部门5例、医患双方11例。接受委托按科别分布如下:呼吸内科1例,心血管内科1例,消化内科1例,普外科2例,骨科5例,泌尿外科1例,妇产科2例,皮肤科1例,急诊科1例,药学1例。  
      2013年共收到医疗损害鉴定委托38例,均为法院委托。接受委托按科别分布如下:心血管内科1例,消化内科3例,神经内科2例,肾脏内科1例,普通外科5例,骨科8例,神经外科1例,泌尿外科1例,妇产科4例,儿科2例,眼科4例,耳鼻咽喉科1例,急诊科2例,传染科1例,输血科1例。
2、依法公正、公开做好鉴定工作情况
       医疗事故鉴定12例,其中医疗事故3例,1例无法作出鉴定。阳性率33.3%。3例医疗事故中,2例未定级别、承担主要责任,1例三级丙等医疗事故、主要责任。
医疗损害鉴定28例,经鉴定构成因果关系20例。阳性率71.4%。20例医疗损害中,八级伤残2例,九级伤残2例,十级伤残2例,死亡5例,不构成残疾4例,暂不定残5例;直接因素1例,主要因素4例,同等因素3例,次要因素9例,轻微因素3例。
通过对鉴定过程、鉴定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控,2013年全年未发生鉴患纠纷,未发生工作差错。法院采信率100%。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在卫生局党委和领导班子的关心和帮助下,已借用扬州市急救中心办公用房作为鉴定场所,完成鉴定会场装修并投入使用,鉴定硬件设施得以改善,鉴定工作有了固定的场所。
    4、强化制度建设和专家管理
    2013年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医鉴权力内控流程”等相关制度,继续深入优化医鉴工作流程。
      根据临床工作和医疗鉴定实际及时调整专家库,目前共解聘36人,10月份启动专家库信息更新工作。针对新《民事诉讼法》要求有关鉴定人出庭的新规定,在每次出庭质证前,对出庭的专家进行培训,专家出庭的实际表现基本符合法院的要求。
5、着力提高鉴定质量,努力为医疗和司法实践服务。
      今年在提高鉴定书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力求说理性强。2013年5月24日在镇江召开的全省医学鉴定工作研讨会上,扬州市医学会鉴定办作为唯一的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9月在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医学会举办的江苏省医疗纠纷防范经验交流会上,扬州市学会办作为6个经验交流单位之一作了大会发言。同时,我办秦兆亮同志在4月中华医学会全国医鉴工作会议上被表彰为全国先进个人。
62013年鉴定办还进行鉴定理论研究的尝试,起草、制定了《泌尿外科(睾丸扭转)鉴定路径》,目前已基本完成。按时保质完成全年医疗纠纷工作季报和年报。
五、继续办好《扬州医药卫生》,编辑出版6期杂志。
      全年按期出版《扬州医药卫生》六期,2013年《扬州医药卫生》杂志顺应医改新形势将重点转向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了宝应、高邮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办好《扬州医学会网》。
六、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
      学会联合市医师协会在庆祝第三届医师节之际,经层层推荐、遴选,对为我市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年龄85岁以上、从医60年、德技双馨、现仍健在的    等4位老专家进行了表彰,并对他们授予第二届江苏省“医师终身荣誉奖”,在卫生系统及全社会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七、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要求,市医学会受市卫生局委托,组织开展全市新一轮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培训工作,聘请苏北、市一院药学、肿瘤、麻醉学等相关专业11位专家进行授课,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市3500余名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相关药剂、医务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合格率达98.5%,规范了我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认真完成2013年度的医师定期考核的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
八、认真组织江苏医学科技奖的论文申报工作。
      积极组织苏北、市一院、江苏省五台山医院等单位申报江苏医学科技奖,江苏医学科技奖是江苏省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学技术奖。2013年共推荐7个项目申报,1个项目获得“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4 年 工 作 计 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健康扬州”发展所带来的工作任务,迅速行动起来,以强烈的紧迫感和机遇意识,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统筹全年工作,激发学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努力实现市医学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和局党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紧密结合“综合示范学会”建设,精心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分析服务对象针对学会“四风”所提的意见、以及学会对照“四风”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基础上,认真制定整改措施,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推动学会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切实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会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以此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要把加强学会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卫计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增强学会的社会影响力。
     二、拓展学术交流平台,着力提升学术交流的质量,做好服务工作,努力争取省级以上的学术会议来扬召开。
     学会要充分发挥和放大已搭建的专业委员会年会、区域合作、江南医学论坛及举办全省性会议等4种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围绕医学发展和我市医学发展重要技术需求,通过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学科联合协作,精确选题,开展具有一定前瞻性、创新性的学术活动。同时,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开拓创新,形成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学术创新格局。一是举办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一是举办高端、前沿学术研讨会。主要以主题前沿性、人员专业性和规模小型性为主要特征的小型学术会议;二是举办科技论坛。为扶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而专门搭建的舞台;三是举办省级学术会议。帮助我市医学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有条件的专业委员会应加强全省性、跨地区学术交流与合作,增加我市某些学科在省内外的学术话语权。
     三、继续加强适宜技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业务和服务能力。
     推广适宜技术是目前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总结去年成功的办班经验,在各专业委员会中加以推广。各专业委员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为基层服务能力、实现学科自身发展的重要任务。
      各专业委员会要制定切实计划,加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力度。还没有培训的要尽早安排,已培训的要抓好巩固。这项培训很重要,目前的医疗事故(损害)鉴定的评判基本标准就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前有相当多的医生还不太清楚。
继续举办好“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相关工作。
    三、严格按程序做好“三大鉴定”工作
       继续扎实做好卫生、法院以及当事双方委托的医学鉴定工作,在严格遵照鉴定规章制度的同时,着重提升鉴定书分析意见的说理性,努力实现“三个认可”目标;今年要全面完成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鉴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三个专家库的信息更新工作,并对专家采取分批培训;开展医鉴工作者、骨干专家、基层法院与主审法官交流座谈会;做好专家出庭的准备工作以及鉴定前的调查取证工作。   
四、加强学术生态建设
       我们在坚持以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为主线的同时,务必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导向,坚持学术交流平台的“三个结合”,以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导向作用。一是坚持学术交流与人文医学交流有机结合。各专业委员会要结合学科实际与特点,努力实践与探索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点,逐步建立起一套“以问题为中心、以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为主体、以参与式学习和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交流体系;二是坚持学术交流与学术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我们要在学术交流平台上,纳入并推动社会主义科学道德教育交流环节,使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自觉遵守科技工作者的基本行为准则,着力引导科技工作者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把个人发展融入人民的健康事业,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坚持学术交流与学术诚信建设相结合。要坚持引导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争论和相互尊重,对占有、窃取他人的科研数据和成果者坚决予以揭露和抵制,努力将诚实守信、信任与质疑、相互尊重和知识共享贯穿到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的全过程,继续保持我市学术诚信的良好风气。
   五、立足基层办继教,做好医学科普工作。
      针对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的不同需求,精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并提出学会继教培训发展的多元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特色医院、特色专科的优势,促进特殊技术的普及;要及时跟踪国内外医学新进展和我省科教兴卫工程涌现出的科研成果,举办“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促进“适宜技术”的应用;配合省医师协会,建立我市全科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制定和完善临床诊疗标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水平,为“强基层”服务。  
       以“健康扬州”为主线,充分依托城市社区的需求和条件,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科普活动,把学术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培养科普创作传播骨干人才和团队,要以大联合、大协作方式推动会员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门诊、病区等服务场所优势,不断完善学会各种力量开展基层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建立各专业委员会学科发展年度报告制加强对专业委员会的考核工作。
      要认真总结去年专业委员会换届实行差额选举主任委员和有条件连任的经验,进一步按要求按时完成届满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
      及时完成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大学会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把学会基本工作纳入信息工作平台,方便广大会员,使学会的信息平台成为服务会员、服务社会、展现能力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为会员服务的意识与责任。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