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

2018-01-19

中医药在癌症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效果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世界最大的肿瘤研究机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补充与替代医学办公室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临床研究已经进入了循证医学、个体化、规范化的时代,基础研究日益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在以下三点鲜明优势。

1中医药预防和带瘤生存的作用优势明显

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治疗、控制甚至治愈的“慢性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 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肿瘤作为慢性病, 包含了两种涵义, 第一是肿瘤的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个涵义就是想办法把临床已发展形成的肿瘤变成慢性病,让肿瘤的进展速度缓慢下来, 让肿瘤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得到抑制,甚至让患者能与肿瘤和平共处很多年,也就是带瘤生存。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是肿瘤预防、带瘤生存的主要方式,其中中医药整体调节作用是维护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手段。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不在于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而是通过对机体气、血、阴、阳水平,免疫、血液、内分泌等系统发挥整体综合调节作用,达到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可见维持机体的平衡,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带瘤生存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最大优势。

2 维持、巩固治疗,防转移、复发作用独特

肿瘤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主体治疗取得疗效后,为了达到根治或延长生存期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巩固其治疗效果。包括术后辅助治疗、化疗取得疗效后的维持治疗,以及完成主体治疗后的巩固性治疗。要想把肿瘤变成一种可治性疾病,巩固性治疗是综合治疗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医药巩固治疗是指肿瘤术后、放化疗等主体治疗后给予辨证和辨病治疗,目的是防治肿瘤转移、复发,延长生存期,治疗依据病期及术后不同时间,可采用分阶段的治疗。我科所制定的诊疗规范中,诸如术后,需要化疗,因体质问题无法进行或完成化疗的,建议术后2­3 年采用辨证中药+抗癌中药注射剂联合治疗,术后3­5 年病情稳定,可采用单纯辨证中药汤剂+中成药;完成主体治疗的,术后2­3 年采用单纯辨证中药汤剂+中成药为主,术后3­5 年病情稳定可以减量或者按照季节服用中药。

中医药维持治疗是指对病情稳定带瘤患者的后续中医药治疗,目的是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最大程度延长病情稳定时间。西医维持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它是指在一线化疗既定的治疗周期后,对于已经获得疾病控制的患者继续给予药物治疗,目的是巩固一线化疗的临床获益, 延长疾病控制时间,但由于副作用大,临床获益有限,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而中医药在维持治疗中不但疗效高,而且副作用很小,所以, 中医药的维持治疗更适用于病情发展较缓慢的肿瘤。

3 预防和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副作用的效果显著

许多患者得了癌症后,畏惧放化疗,认为“化疗化了,放疗放了”。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肿瘤的治疗方法不断增加,现在又有了靶向治疗,但肿瘤的治疗仍是综合治疗为主,80%的患者仍需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所以放疗、化疗仍然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某些癌症利用放、化疗,再结合手术、中药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鼻咽癌,通过放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放、化疗运用过程中要特别防治它的毒副作用,在放化疗时使用中医药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增强疗效。同时在放、化疗时出现的毒副作用,使用中医药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都可以使用中药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新的治疗方法,它疗效高,但也有易耐药、副作用较大的特点,使治疗失败,靶向治疗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耐药,减轻靶向治疗的毒副作用,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