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经前期综合症中医辨治

2018-01-19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是指妇女在月经周期的后期(黄体期)反复周期性出现,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身体、精神和行为的症候群,多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恢复到没有任何症状。主要表现有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压抑以及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水肿等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理。本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属于中医妇科"经行乳胀"、"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头痛"、"经行身痛"、"经行感冒"、"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等的范畴,也被统称为经行前后诸症。诸病病因病机虽各有不同或侧重,但总体上都和女性体质及特殊生理密切相关。因此辩证务必结合辩妇女特殊体质,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月经前后诸症的发生发展与体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质盛壮者,或先天禀赋充足,或后天长养得当,月经调和,经期无明显不适,体质有某种倾向者则可能机体不适应经期前后气血的变化,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月经前后的诸多病症,日久失治甚至可以变生他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我们将女性体质大体分为以下几类,每一类都分别与相应的月经前后诸症密切联系。

1、肝郁气滞质  此型体质女性多工作、生活压力大,或情志不畅,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敏感,烦闷不乐,进食后易胃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行前后常可有乳房胀痛.甚则有块;经前精神抑郁,伴有少腹胀痛,经后缓解。此型体质患者病程日久易气郁化火,引起肝火旺甚至肝肾阴虚而出现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情志异常等。此型体质患者常用疏肝解郁法调治,常用方有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有柴胡、丹皮、香附、青皮、郁金、当归、白芍等。当肝郁化火时,则首推丹栀逍遥散,气滞血瘀时,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常用药有红花、桃仁、泽兰、穿山甲、鸡血藤、丹参、牛膝等。

2、肝肾阴虚质  此型体质女性多有禀赋不足,或有久病、失血、多产史等,体型偏瘦。平素易口燥咽干,喜冷饮及清润食物,时感腰酸腿软,劳后明显,或面色潮红、有烘热感,双目干涩,唇红微干,皮肤干燥、易生皱纹,耳鸣,寐差,大便干燥,小便短涩,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略数。经行前后常见有经行发热、经行乳房疼痛、经行身痛、经行头痛、眩晕;经行口糜等。此型体质患者日久可转化阴虚阳亢,血虚生风等。此型体质患者临床常用滋补肝肾法调治。常用方如一贯煎、二至丸、百合知母地黄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常用药物有熟地、白芍、当归、麦冬、山萸肉、知母、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

 3、脾肾气虚质  此型体质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而造成,形体多偏胖,平素声低懒言,易疲乏,动则汗出,畏寒怕冷,伴有腰酸或夜尿频,口淡,喜热食,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虚缓。或有经期延长,经行先后不定,或经闭不通;带下色白或淡黄,质清稀,量多而无异味。围月经期易出现感冒,浮肿,大便溏泄,甚则五更泄。此型患者如治疗调摄不当易发展为痰湿型体质。此型体质患者临床常用健脾补肾法调治。常用方如参苓白术散,健固汤、肾气丸、苓桂术甘汤,常用药物有肉桂、菟丝子、续断、桑寄生、白术、党参、茯苓、山药、黄芪、薏苡仁等。

辩证与辨体质有机地结合,目的是使诊断更为准确全面,为疾病的施治用药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从而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针对体质类型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调整患者体质倾向,逐步消除引发疾病的不良内环境,即消除疾病发生的根本内因,从而预防该病的发生。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