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的中医防治
自古就有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说明了古人就知道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谈谈糖尿病前期的防治。所谓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个阶段,可以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表现。这些患者常常有以下发病因素:形体肥胖或超重,容易疲倦,失眠或多寐,多食或纳差,口干多饮,便秘,小便多等表现。长期不合理饮食,主要是进食蔬菜过少,而进食肉类过多,体力活动和锻炼不足,往往父母亲属有糖尿病患者,也就是多有糖尿病家族史。
那么怎样诊断糖尿病前期呢?正常人餐后2小时的静脉血糖不超过7.8mmol/l,如多次超过11.1mmol/l,称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这一状态,即餐后2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也就是说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此外,空腹血糖也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状态,为6.1-7.0mmol/l。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异常代谢临床状态,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下引发。研究证实,糖尿病前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糖尿病人群高约100倍,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进一步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甚至死亡。因此,采用干预措施治疗糖尿病前期而使之转化为正常,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前期处于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辩证属中医“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说:“此肥美之所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可见脾肾受损是发生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理基础,长期过食膏梁厚味,损伤脾胃,脾运失健,升降失司,水谷精微生而不化,精微失布滞于体内导致血糖升高。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劳伤过度,损伤肾精,肾蒸腾气化不利,藏精不力则血糖升高。由此可见,脾肾两脏亏虚在糖尿病前期发病的重要性。在临床上,我们采用健脾补肾的方法,使脾气健旺,下元固壮,气复阴回,糖代谢恢复正常,对减少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