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肺癌早知道

2016-07-19

近30年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尤其在发达国家。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的男性肺癌为各癌肿死因中第一位,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死亡人数。我国近十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肺癌增长最为迅速,尤其在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天津,以及一些中等城市,肺癌已占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据流行病学专家预测,如果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数字。

肺癌这一健康杀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肺癌不仅呈现高发病率及死亡率,而且发病年龄亦有年轻化趋势,目前肺癌高峰发病年龄为51~60岁,比之前报道的71~80岁明显提前。也有报道证实,我国平均肺癌发病年龄每5年降低一岁。除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外,肺癌发病率的性别差异亦日益缩小。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男女肺癌比例为4~5:1,有的甚至高达10:1,我国男女比例为2.1~2.3:1。30多年来北美男性肺癌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是女性发病率逐渐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肺癌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一、四十岁以上应定期查肺

肺癌由于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所以一般而言,凡4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吸烟与否、有无症状,只要经济条件许可,每年均应做健康体检,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拍胸片。也有专家提出有条件的做胸部CT检查更有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有以下4种情况的人更应作定期检查:吸烟者、有家族病史者、自感不适者,年龄大于60岁者。

二、肺癌发现早  存活率高

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占癌症死因的20%,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

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Ⅰ期肺癌患者降为60%,而Ⅱ-Ⅳ期肺癌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因此,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三、肺癌90%由吸烟引起

约90%的肺癌被认为是由于吸烟而引起。研究显示,如果我国目前的吸烟状况保持不变,到2050年,现今3亿0-29岁的男性中,将有近1亿在中老年时会因吸烟死亡,女性死亡人数将达到数百万,其中因肺癌死亡者将占15%。女性中丈夫吸烟者肺癌的危险性增加50%,其危险度随丈夫吸烟量增加而增高,其丈夫停止吸烟则减少。

一般来说,当吸烟者戒烟以后,罹患肺癌的风险也会随之下降。环境因素,如被动吸烟、接触石棉或氡(一种放射性气体,自然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亦会增加肺癌的患病风险。此外,酗酒、偏食过多的油腻食物;粗纤维、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过重等,都与癌症发病密切相关。

四、咳嗽是早期最常见症状

咳嗽  是肺癌患者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起病时常类似感冒或支气管炎,故不易引起重视。

咯血  是肺癌的第二个常见症状,常因癌组织侵犯支气管黏膜而引起,常为血丝痰,可持续数周、数月或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咯血量少或间歇出现,易被疏忽。中年以上出现血痰者,约半数为肺癌所致。

胸痛  约占肺癌病人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周围型肺癌,胸痛可为首发症状。故不明原因而出现固定部位的胸痛,应早作相应检查。

咽下困难  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

声音嘶哑  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致纵膈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多见于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为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也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之一。多由肿瘤组织坏死引起,也可由肿瘤引起的继发感染所致。

五、肺癌早期诊断的五种方法

胸片  是发现肺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通过胸透和摄片发现肺内的阴影。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1厘米,而此时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胸部CT检查  CT的优点在于能够显示一些普通X线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病变,包括小病灶和位于心脏后、脊柱旁、肺尖等部位的病灶,CT还可显示早期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所以有学者建议,大于60岁的吸烟者,需每年做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经皮细针针吸活检  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血等。

痰细胞学检查  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小于2厘米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却有重要意义。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20-30%。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

纤维支气管镜  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然而诊断早期肺癌方面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病变肉眼难以判断。荧光内镜可明显提高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检出率,在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但检查费用昂贵。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