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
2016-07-14
肝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治疗能获得明确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常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而这种现状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肝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TACE、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in?jection,PEI)、经皮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凝固治疗(经腹腔镜或术中治疗)、外科冷冻治疗(术中)及靶向抗肿瘤治疗等。其中,RFA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脏原发性及继发性恶性肿瘤最有前景的方法,RFA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仿,创伤小,且有较好的免疫辅助作用。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表明肝肿瘤组织对热较敏感,RFA采用RITA射频肿瘤消融系统1500型,主机能量150W,发生器频率为460kHz,在CT或超声引导下,将14G绝缘电极针插入肿瘤内,内套针内有九个细电极针,高频电流通过伞状展开的电极针传导到肿瘤内,产生离子振荡并摩擦产生热,温度达摄氏100度,可在瘤内形成直径2.0-5.0cm大小的可调控的球形热凝固灶,从而使肿瘤组织灭活。消融一个直径约5cm大小的球形病灶约20分钟,较大病灶需多灶重叠消融而增加时间。对于直径小于3cm肝肿瘤结合TACE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仿的疗效。并且对患者来说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治疗。随着仪器及技术的进步,RFA为中晚期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转移癌等临床治疗较困难的病例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