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正确选用耳疾病用药

2016-07-14

耳疾病通常分为: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明确诊断后,正确用药是治愈的关键。

1 耵聍栓塞的药物治疗

在外耳道内耵聍聚积过多,形成较硬的团块,阻塞于外耳道内,称耵聍栓塞。治疗:软化耵聍药物(碳酸氢钠滴耳剂等)滴耳,成人一次2~3滴,儿童酌减,一日3~5次。待耵聍软化后用温水将耵聍冲出,或用吸引器慢慢将耵聍吸出。

2 外耳道炎的药物治疗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广泛的急、慢性炎症。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治疗急性外耳道炎应保持外耳道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局部选用抗生素滴耳剂治疗;外耳道红肿时,局部滴用2%的酚甘油;严重的外耳道炎需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外耳道炎应保持局部清洁,并用使局部干燥的药物(3%硼酸乙醇等)。

3 中耳炎的药物治疗

3.1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需了解腺样体是否增生,成人要了解鼻咽部病变(注意排除鼻咽癌)。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抗生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选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滴;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减充血剂如l%麻黄素,盐酸羟甲唑啉滴(喷)鼻腔;咽鼓管吹张。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加置管术;腺样体刮除术(3岁以上的儿童);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窦内镜手术;鼻中隔矫正术等。

3.2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治疗: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也可用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鼻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1%麻黄素等喷鼻。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应用2%酚甘油滴耳;鼓膜穿孔后可先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再以无耳毒性的抗生素滴耳剂滴耳。流脓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

3.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种。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抗生素滴耳剂,用药前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外耳道及鼓室的脓液,并用棉签拭干,然后方可滴药;静止期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骨疡型引流通畅者,可先予局部用药,定期复查。引流不畅及局部用药无效者,应手术治疗。胆脂瘤型应及早施行手术。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