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知晓您的血压
今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即防治高血压应从自我做起。
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趋势,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达到3亿。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0-30岁左右已有许多人开始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早期没有什么明显不适,或只有轻微的头晕,头痛,一般经过5-10年后,逐渐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
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反映高血压流行病学和防治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由于健康教育的欠缺、不良的生活方式盛行、平时不注意检查身体,不经常测量血压所以不能及早发现高血压;有许多人虽然被诊断为高血压病,但是因为早期很少症状,不感到什么明显不适,吃药又嫌麻烦,担心长期服药有药物副作用等等,所以就很少吃药,有一些人虽然吃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血压一旦正常了,就不再服药治疗了,不知道高血压病是不易治愈的,一旦发病,就会持续发展,伴随终生,必须长期坚持服药,才能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致死率。因此我国高血压病人有“三高”“三低” 的特点。“三高”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低”是高血压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半数不知道自己患病,知道自己患病的又有半数没有定期服药,而服药的患者中又只有不到半数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 %和10%。农村低于城市:男性低于女性;经济欠发达地区低于较发达地区,低年龄组青年人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则更低。由于我国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使高血压患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病不断上升,致死率致残率不断增高。
对于特殊人群(老年、儿童)高血压要高度重视。老年高血压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常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生率远高于西方人群。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儿童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表现为轻、中度血压升高,通常没有自我感知,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非定期体检,否则不易被发现。与肥胖密切相关,50%以上的儿童高血压伴有肥胖。一项20年的队列研究显示,43%的儿童高血压20年后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根据近1 0年部分省市的调查结果,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学龄前儿童为2% -4%,学龄儿童为4%-9%。
我国高血压病发病情况有以下特点: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高于无高血压病家族史者;肥胖者高于不肥胖者;高盐饮食习惯者高于低盐饮食习惯者;嗜烟酒者高于不嗜烟酒者;司机和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又较少的职业者更易患此病。
如何才能知晓您的血压? 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必须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年龄大于18岁以上的成年“正常血压”人,建议每2年测一次血压;对大于35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对易患高血压的人群(血压130-139/85-89mmHg、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坚持首诊血压测量制度,对到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不管看何病,均应测量血压。建议老年人在家中自测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和冠心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病则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重视和防治高血压病是提高全民健康的重要环节。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仍然是改变生活方式是基本,辅以药物治疗。但对于10%左右的真正顽固性高血压,一味的增加药物的数量和品种,也许可能得到短暂的血压控制,但不能忽略由此增加的药物的经济负担和药物毒副作用对身体的负担。那么对于这类患者,我们该如何管理他们的血压呢?目前我们苏北人民医院高血压科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合作,开展了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通过手术的方式降血压,希望能给这部分患者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