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为何突然失明?
李先生,45岁,1米78,年纪轻轻,英俊潇洒。2天前突然双目失明,行走需要人搀扶,心中大惊,全家焦虑,急急忙忙到眼科就诊,眼科b超提示双眼视网膜剥离,提示与糖尿病有关,这才如临大敌,全家一起到苏北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
通过追问病史得知,李先生2年前发现血糖高,一直未正规治疗,半年前,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也未就诊,2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左眼视物模糊,几乎看不见,这才引起重视,眼科门诊查空腹血糖15mmol/l ,建议转内分泌科调整血糖,再行眼科手术。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起来似乎与眼睛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糖尿病号称甜蜜的杀手,最大危害在于不知不觉中引起诸多慢性并发症,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命安全。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眼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万万不可忽视眼部病变。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改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眼肌麻痹、视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有临床意义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占糖尿病患者失明原因的8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临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随着纤维组织增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这位李先生,为何会拖到双目失明才来看呢?
有些糖尿病患者从未到眼科就过诊,内分泌 医生 也未建议患者检查眼底,直至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方到眼科诊治,但为时已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比如这位李先生。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患者往往非常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患者有眼前闪光感,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等。如果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如果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该患者就属于后者,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严重的一种,请眼科会诊,右眼已恢复无望,永久失明,左眼可待血糖控制后手术,但向患者交代预后很差,患者本人及家属焦虑万分,后悔莫及,没有早点重视血糖的控制。
二,临床如何诊断?
一般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如眼病肾病等,病程往往7-10年以上,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视网膜及肾脏,是致盲、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病程越长,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程度越重。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现时间并不代表真正的患病时间,因为很多糖尿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发现糖尿病时往往实际病程已很久了,比如这位年轻的患者,发现糖尿病才2年,按病程还不至于发生这么严重的视网膜病变,但可以肯定,他实际的糖尿病病程已经很久了,自己未知未觉,酿成大错。这需要医生及家属共同关注这一问题,提高警惕,及早检查。
三,需要做哪些检查?
1,糖尿病相关的检查:血糖 尿糖 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 等,反应血糖的控制情况。
2,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带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这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为单纯型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并发多处局灶性或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则预示不久将出现新生血管。从发生新生血管开始,即进入增殖期,说明视网膜循环对组织缺氧已不能代偿。
3,特殊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眼底未出现病变以前,已有某些亚临床改变,如异常荧光形态,视网膜电生理及视觉对比敏感度等变化,均对其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四,如何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手术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1.定期查眼底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散瞳检查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后5年应每年检查1次或遵医嘱。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去找眼科医生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2.早期治疗
如果已有眼部并发症,要遵照医生建议,按时用药并作必要的检查,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如需要激光治疗,一定要听从医生指导。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做局部激光治疗。已经是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则需做全视网膜光凝固治疗,防止眼底出血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当眼底出血不吸收,需要作玻璃体切割手术时,就要下决心听从医生安排。
3.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要严格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饮食调整,多吃蛋白质的食物,少吃含脂肪的食物,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这一点。每年,医院里都要面对很多由糖尿病控制不佳而引起的肾衰竭、失明、截肢等等的事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精神上的极大痛苦以及巨大的经济花费,而这些,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患者出于无知,往往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给自己带来一生的痛苦。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没有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我们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已经有糖尿病的患者,我们要指导患者积极治疗,控制血糖,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有病变的患者,我们更要积极宣传教育,尽可能预防并发症,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