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如何预防哮喘发作

2016-07-0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都造成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近十年来支气管哮喘治疗取得里程碑的进展,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哮喘的临床症状,使大多数哮喘患者获益匪浅。但仍有一部分哮喘患者症状始终存在,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追究其原因,与其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对哮喘的认识存在误区及缺乏长期的规范化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了解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制定合理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无相应的、肯定的治疗方法予以干预。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哮喘具有家族聚集性,许多研究表明哮喘患者后代与非哮喘患者后代相比,哮喘患病率明显增加。

(1)遗传基因

目前普遍认为哮喘是由多基因所致的复杂遗传病。

(2)特应质 

特应质是指机体接触环境中变应原后产生异常数量的免疫球蛋白E(IgE)从而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最近16~75岁人群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湿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三种疾病常同时发生,

(3)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高反应性是气道对各种刺激出现过早或过强地反应,导致气道狭窄状态,是哮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支气管哮喘患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特征。它具有遗传性,与血清IgE水平、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2、性别

多项研究提示哮喘患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密切相关。哮喘患病率多随年龄的增长呈累积增长,有报道哮喘在儿童及年龄大于54岁以上成人中发病率最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U型曲线分布。女性一生患哮喘的可能性约高于男性10.5%。18岁以下及青春期男孩哮喘患病率比同龄女孩高54%,但青春期后女性哮喘发病率增高。

3、肥胖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可能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哮喘发病率与高体重指数(BMI)成正相关,无论性别,超重或肥胖均增加哮喘的风险,且BMI越高哮喘发生风险越大。肥胖还可以降低哮喘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性和增加急性加重的频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也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OSAHS病情加重,哮喘发病风险增高。合并OSAHS也是哮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族

 种族差异是否与哮喘患病率相关目前尚存争议。

2、环境因素

1、接触变应原

哮喘主要由接触变应原触发引起,哮喘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变应原暴露增加。致敏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变应原数量、暴露时间、年龄、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因此避免抗原接触是哮喘治疗的关键。常见的变应原可分为室内变应原和室外变应原。常见的有屋尘、粉尘、纤维、尘螨、动物变应原(猫、狗、鼠)、蟑螂变应原和真菌。常见的室外变应原有花粉、真菌和食物变应原。花粉是高等植物雌性花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可引起花粉症,主要来自树木、青草和野草。主要分为风媒花粉和虫媒花粉两类。花粉有地域性和季节性,但一般来说早春以树木风媒花粉为主,晚春和夏天以禾草的虫媒花粉为主,夏天和秋天以杂草花粉多见。真菌包括青霉菌、曲霉菌、支链孢属、支孢子菌属和念珠菌属等。食物过敏原多达6000余种,常见的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某些药物也可引起哮喘发作,常见的致敏药物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可卡因、非甾体类抗炎药、心律平等。

   现在一些新的变应原如坚果、大豆和乳汁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严重过敏性疾病,有过敏倾向者可被环境中存在的变应原而致敏。

2.感染

   呼吸道感染,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常见病原体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同时哮喘患者急性加重85%与病毒感染有关。

 3.职业致敏物

   目前已发现300多种职业致喘物,且还在继续增多,分为化学物、药物、酶类、动物、植物、金属及刺激性气体。我国职业性哮喘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以喷漆工、塑料加工及化工操作为主要发病工种,动植物蛋白类、无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合物类为主要致喘物。尚有研究证实父母职业性接触橡胶、杀虫剂、杀菌剂或粉尘等可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率。4.空气污染

   分为室外和室内污染。室外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酸性气溶胶、氮氧化物、臭氧、甲醛和生物污染物等。交通相关空气污染物,如NO2、直径≤2.5um固体或液体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 PM 2.5)以及烟粒等均能增加哮喘发生风险。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微粒子、NO2、二手烟、臭氧、甲醛等,主要来源于室内建筑和装饰材料、室内燃料的燃烧、烹饪油烟等。

 5.吸烟

   香烟烟雾中有4500种化合物和污染物,其中包括可吸入颗粒物、多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尼古丁和丙烯醛等。研究发现家庭中母亲的吸烟量若超过20支/天,其子女发生哮喘的危险性将会增加8倍。孕妇吸烟可影响宫内胎儿的肺功能发育,且影响其过敏应答的发育,使出生后的婴儿呈气道高反应性。吸烟还可增加哮喘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哮喘急性发作的触发因素,加速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降低患者对吸入激素治疗的反应性、降低了哮喘控制的可能性,是导致哮喘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6.饮食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特征的变化,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发病率增加。西方国家研究显示食物中的保鲜剂、着色剂、谷氨酰胺和亚硫酸氢盐等与哮喘发生相关。母亲孕期的饮食可能会影响子女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母亲水果、绿叶蔬菜或巧克力摄入过少或者碳酸饮料摄入过多均与儿童喘息或过敏性疾病发生风险成正相关。

7.出生状况

   母亲分娩异常如胎位不正、胎先露、以及母亲年龄过小、早产、晚产、低出生体重、高出生体重等都是哮喘患病的高危因素。此外剖宫产的婴儿与自然娩出的婴儿相比没有暴露于母亲的细菌环境,这一过程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形成。

8.社会环境

 

哮喘该如何预防呢?

虽然哮喘尚不能根治,但我们从避免以上所述的哮喘的危险因素入手,认识哮喘,加上规范化的治疗及管理,哮喘的发作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为了便于广大哮喘朋友记忆及实施,我们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叙述。

(一)衣:哮喘病人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冬天最好不要穿羽绒服以及用蚕丝丝棉做的棉衣,因为一些哮喘病人对动物羽毛、蚕丝中变应原过敏。同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季节来增减衣服,冷暖要适宜。

(二)食:注意哮喘发作是否与进食某些食物如鱼、虾、蟹、禽蛋、牛奶、腰果、桃子、芝麻有关;是否与某些食品添加剂如制备饮料的酒石黄,糕点中加入的着色剂,制作糖果、糕点时用于防腐、漂白的亚硝酸盐有关;是否与服用某些可能引起哮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APC、速效感冒胶囊)、去痛片、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心得安、倍他乐克、氨酰心安等有关,一旦发现,尽量忌食。

(三)住:人每天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在居室内度过,由此改善居室内环境对预防哮喘发作十分重要。

1、减少花粉吸入:在花粉量高的时间关上窗户,日间或午后最好在室内避免外出。

2、 减少尘螨吸入:每周清洗一次枕套;每两周将床单、床罩、枕巾、被套等用热水(60℃以上)洗一次;用密封罩套住床垫及枕头;室内不用地毯,特别是卧室内;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

3、避免吸入恒温动物(猫、狗、鼠、鸟)的皮屑、毛发、羽毛等,家中不养宠物或使之远离居室;避免使用鸭绒被、鸭绒枕头及蚕丝被。

4、杀灭蟑螂。

5、减少真菌吸入:保持室内(包括浴室、厨房、地下室等)干燥,不用加湿器;在潮湿的房间使用除湿器,使室内湿度控制在25-50%,;定期打扫室内,去除各种杂物,尤其是易发霉或易发霉的物品。

6、减少烟雾吸入:本人不吸烟,劝阻家庭成员、客人及同一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在室内吸烟;避免在室内使用煤油炉,避免在室内使用燃木取暖炉取暖。

7、减少各种刺激性气体吸入:不要进入正在或刚刚粉刷、油漆、装修过的房间;避免使用多种香水或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妆品、发胶或爽身粉等;烹调时打开窗户或使用油烟机,减少室内油烟;尽量避免接触敌敌畏、来苏水、蚊香、油漆、汽油等。

(四)行:天气寒冷或气温多变时尽量不要外出,如确实需外出应注意保暖,戴口罩、围巾、穿高领衣服,保护好气管,免受风寒、防止感冒;不要到养有宠物的亲朋好友家做客;外出办事安排行程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尽量避免赶汽车或火车等类似活动,以免因剧烈运动诱发哮喘;外出办事或旅游之前,应设法了解一下所要去的地方是否有特殊的过敏原,如花粉。

幸运的是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产生和发展,使哮喘成为一种可被控制的疾病。只要正确认识、认真对待、长期管理,经过医患双方的密切配合,相信绝大多数哮喘的发作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哮喘患者不必自卑,仍可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生活乐趣。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