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如何认识并有效应对便秘

2016-07-05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便秘发生率很高,在我国的自然人群中达到6%。”最新的便秘诊治指南显示,它有两个年龄高峰:30~40岁人群以及60~70岁人群。其中中年人多发便秘往往是因为不重视排便甚至压抑“便意”所导致。日前,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处获悉,该院消化内科与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共同启动了慢性便秘门诊,对慢性便秘进行内外联合的多学科治疗。

形成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

1、日常生活因素。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日久引起便秘。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由于纤维缺乏令粪便体积减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缓慢,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液体量摄入不足;肥胖,不活动;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2、药物的副作用。这么些药物含钙、铝的抗酸剂、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抗惊厥剂、抗抑郁剂、硫酸钡、铋剂、利尿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砷、铝、汞、磷等金属中毒,肌肉麻痹剂或长期滥用泻剂等情况都可导致出现药物性便秘。

3、疾病的因素。最主要的是胃肠道的病变,尤其是肠道炎症所引起的肠梗阻、肠萎缩、肠扭转、肛肠息肉、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直肠这些情况都可引起严重的便秘症状。另外,一些全身性衰弱、神经性疾患、内分泌疾病、代谢紊乱等情况也会导致便秘。

4、年龄和生理性因素。便秘多发生在年老体衰的老年人和女性身上,胃肠道功能减退、对食物的刺激反射减弱;女性患者久坐、不注意补水、不注意运动保健、过食肥腻出现肥胖,这些情况常常是出现便秘的原因。

活跃于便秘的常见表现:

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在排便时间上,较轻者,2?3天一次,较重者一周左右一次。   三、长期便秘在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毒血症”症状,如食欲不振、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全身酸痛等。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不去特殊理会,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便秘会带来哪些危害?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饮食的问题越来越不注重。饮食不当往往会导致人们出现便秘现象,便秘虽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是如果症状常没有得到好转,而长期便秘会带来很多严重问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便秘时,粪便潴留,有害物质吸收可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

形成粪便溃疡: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肠腔狭窄及盆腔周围结构,阻碍了结肠扩张,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粪便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

引发结肠癌:长期便秘会使肠内致癌物长时间不能排除所致。据调差显示,严重便秘患者者约10%会引发结肠癌。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关于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压,屏气使劲排便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趋势。如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发作,脑出血,中风猝死等。常见于老年人或体质弱的患者。

影响大脑功能:便秘时代谢产物久滞于消化道,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如甲烷、酚、氨等,这些物质部分扩散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突出表现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等。

最后,便秘对于患者也有重大心理影响,易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越焦虑,越难拉出大便,“北京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超过一半的顽固便秘患者有心理问题”

便秘该怎样治疗更科学、更有效?

便秘,作为一个症状,是人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的信息和反映。无论是器质性便秘,还是功能性便秘,其引起的原因均十分复杂。因此,像治疗任何疾病一样,对便秘的治疗,也必须首先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是治疗便秘的根本原则。

1.一般治疗

便秘患者需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排便生理。重视生活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的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

2.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剂主要包括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容积性泻剂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故对妊娠便秘或轻症便秘有较好疗效,但不适于作为暂时性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疗。

(2)润滑性泻剂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使用方便,如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

(3)盐类泻剂如硫酸镁、镁乳,这类药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慎用。

(4)渗透性泻剂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适用于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措施,是对容积性轻泻剂疗效差的便秘患者的较好选择。

(5)刺激性泻剂包括含蒽醌类的植物性泻药(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酚酞、蓖麻油、双酯酚汀等。刺激性泻剂应在容积性泻剂和盐类泻剂无效时才使用,有的较为强烈,不适于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长期应用可造成结肠黑便病或泻药结肠,引起平滑肌的萎缩和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停药后可逆。

(6)促动力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有促胃肠动力作用,普卢卡比利可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可根据情况选用。

3.器械辅助

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肛门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排便动力较差或缺乏者,可用结肠水疗或清洁灌肠的方法。

4.认知疗法

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疗法,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并请心理专科医师协助诊治。

5.手术治疗

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远期效果尚仍存在争议,病例选择一定要慎重。在便秘这个庞大的病症群中,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还是属于极少数。

有效预防

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有效预防便秘的六大类食物:芝麻、杏仁、花生、糙米、核桃、香蕉等;泡菜、发酵酱油等富含植物性乳酸菌的食物。乳酸菌有调整肠道环境、消除便秘的作用。芦笋、洋葱等富含寡糖的食物;青椒、猕猴桃、鲜枣、橙子和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橄榄油、葵花籽油等富含油酸的食物。油酸有乳化作用,能软化肠内粪便,促进排便;粗粮和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糙米、红豆、绿豆、芸豆等,菌藻类食物,如木耳、海带、口蘑等,以及各种水果蔬菜,如西红柿、牛蒡、苹果等。

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