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剖宫产手术发展简史及其优缺点

2016-07-01

 

 

调查表明,我国产妇剖腹产率逐年上升,有些城市的剖腹产率甚至高达50%以上,这个比例大大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到20%的标准。剖腹产手术发展过程及其优缺点做一简单介绍。

早在公元700年,古罗马就有施行剖宫产的法律规定,那时人们将妊娠末期死去的孕妇剖宫取出胎儿,然后才准安葬,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剖宫产手术的记录。

直到1610年,国外才第一次在活人身上行剖宫产术,受医疗器械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医生只知道切开腹壁和子宫,竟然不懂缝合子宫切口,所以大多数产妇在行剖宫产手术后,不是死于出血就是死于感染,存活不足一半。

到了1876年,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为防止孕妇子宫大出血和感染,索性将子宫切除,使产妇存活率大大提高了。但是做过这样剖宫产的女人,将永远地失去怀孕的可能。

1882年,医生把孕妇的子宫前壁纵行切开,取出胎儿,然后将子宫的切口缝合起来,使得她们以后仍可再次妊娠、分娩,这是剖宫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1970年开始,医生开始在子宫下段行横切口取出胎儿,它的优点是出血少、易缝合,手术后不易发生粘连、子宫切口的愈合也比较牢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

据《史记》记载,早在公元前2400年即4300多年前,我国就有剖启胁产,这是世界上有关剖宫产的最早记载。

相传公元前100 年,罗马帝王恺撒就是经由剖宫产而生的,其母在他生后还存活多年。实际上,当时剖宫产后几乎没有存活的,所以,这类传说可能并非真实。

有真实可靠材料证明的是1610年4月21日,2位外科医生首次给一位活产妇施行了剖宫产手术,由于当时手术切口不缝合、缺乏无菌技术,这位产妇在术后25天死亡。虽然该妇存活时间很短,但它较此后两个世纪的大多数剖宫产产妇长。17世纪,著名的法国产科医生毛里修(Mauriceau)甚至认为:“施行剖宫产术就等于杀害产妇”,当时还有反对剖宫产的联盟。

随着外科无菌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1882年,Max Sanger 开创了“古典式剖宫产”的历史,这种术式是切开子宫体,取出胎儿并缝合切口的过程,它使得产妇的死亡率与以往相比大大降低,剖宫产也变得越来越安全了。但是,它仍然有并发症多、再次妊娠时,子宫切口瘢痕破裂发生率高等缺点。如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采用这种术式。

1912年,Kroning提出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近代广泛应用的术式。更为重要的技术改进则是1926年,Kerr 提出了“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由于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操作简单,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最为常用的剖宫产术式。80年代以来,以色列产科医生Stark简化了手术步骤,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缝合一层,腹膜不缝合等方法,手术时间可缩短至十几分钟。

 

剖宫产是一种手术,任何手术都存在着风险,一种手术方式的合理与否需要时间来检验,因此,将来还会出现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不同观点,推动手术的改进

剖宫产术(Caesarean section)指在胎儿足月前或足月时切开孕妇腹壁及子宫壁,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腹部及子宫壁上的切口娩出的手术。

剖宫取胎术最初施术于孕妇尸体。公元前8世纪,古罗马Numa Pompilius王朝曾规定孕妇死后未经剖宫取出胎儿禁止入葬。部腹产由何人何时开创很难确定。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我国《史记?楚世家》第十卷即有“吴四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有关剖腹产的最早记载,远远早于西方各国。

自16世纪初起,剖宫产施用于活孕妇。第一例对活孕妇施行剖宫产的代表是一位名叫Jacob Nufer的德国人,在公元1500年给他的妻子做剖宫产,他的妻子一直活到第二个孩子正常分娩后。1610年4月21日Trautman与Gusth为活孕妇施行剖宫产术。术后患者存活25天。死亡原因是出血和感染。此期剖宫产术不缝合子宫之切口,仅依赖子宫肌肉之自然收缩力止血。1794年在美国费吉尼亚洲Staunton进行了第一例成功的剖宫产。1892年J.M.Swan在我国广东省施行了第一例剖宫产,但产妇因感染死亡。1882年,Sanger发表缝合子宫必要性的报告。Sanger首创子宫底纵切口剖宫产术(即古典式或子宫体部剖宫产术),将子宫切口精细缝合减少出血,促进了伤口愈合,并保留子宫。自施用此种手术后剖宫产死亡率大减,波动于50-85%之间。

 

19世纪末,外科麻醉、镇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剖宫产术死亡率。但宫体剖宫产术因宫壁厚,血管丰富,出血多,子宫切口愈合较差,术后肠胀气、肠麻痹的发病率高,再次妊娠较易发生子宫破裂。虽然,Qsiander于1805年就发明并倡导子宫下段或低位宫颈剖宫产术,但未得到重视。1906年,Frank重新提出Qsiander术式,并对其作了许多改进。Delee为建立此术式在现代产科学中的地位做了许多工作。他反复强调此术的安全性及与Sanger术式比较近期和远期后遗症少,但他的积极倡导仍未得认可。奇闻怪谈感谢您的积极参与!欢迎您注册投稿或者讨论!

1908年,Hugo Sellhein详述了子宫体下段与其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并指出在非收缩段手术有出血少、易缝合、愈合佳等优点。这为后来开创腹膜外剖宫产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腹膜外剖宫产术是在20世纪初,为了减轻剖宫后感染腹腔,由Frank和Latzko提出并施行的。1908年,Latzko发明了从膀胱左侧窝剥离暴露子宫下段的方法,即后来被Norton等人改进的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 1940年Waters又设计了从膀胱顶剥离进入子宫下段的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该术式虽可防感染,仍有许多弊端。

1912年Kronig提出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暴露子宫下段行子宫下段切口取胎,缝合子宫膀胱腹膜反折遮盖子宫切口,即现代广泛应用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1996年,以色列Stark医生来我国介绍新式剖宫产(Misgav-ladach剖宫产术)。它有许多优点。首先,损伤组织少,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缝合2一3针,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其次,不缝合腹膜,减少粘连,与上述术式比较,有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术后疼痛减轻及排气提前,术后5日拆线,降低医疗费用等。因此,现已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内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开展。

剖宫产术的发展经历了尸体剖宫产,不缝合子宫的剖宫产,Porro氏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古典式剖宫产,经腹腔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等几个发展阶段。在现代产科临床上,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剖腹产并非最佳选择

专家表示:剖腹产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正确使用可挽救母婴生命,保证母婴安全,但终究不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

1.剖腹产毕竟是手术,一般情况下剖腹产的出血量是阴道自然分娩出血量的1倍,而产妇的意外死亡也比正常阴道分娩多。

2.剖腹产容易引起伤口感染、术中羊水栓塞、子宫损伤切除等情况。

3.剖腹产后产妇恢复较慢,并且容易出现阴盆腔内组织粘连引起的慢性腹痛等症状。

减少干预 回归自然

我国妇产科界的专家针对我国剖腹产率逐年提高的问题提出忠告,剖腹产手术作为一种手术,不但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对新生儿亦有一定的影响,决不可因怕疼或为挑选吉日而要求手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行动,口号就是“减少干预,回归自然”,明确规定“除有医学指征之外,对产妇不使用药物镇痛和手术 ”,即所谓剖腹产手术分娩和注射药物的无痛分娩,只是适合妊高症、心脏病、甲亢、骨盆狭窄、胎位不正以及严重产痛等产妇的一种选择性、补救性手术。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