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怎么回事?会恶变么?超声有何表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生育期妇女发病率约为25%。子宫肌瘤为球形实质性肿瘤,可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可单发或多发,依生长部位不同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其中肌壁间肌瘤最多为见,占60%-70%,生长在子宫肌壁内,周围有正常肌壁包绕。肌壁间肌瘤可使子宫增大,导致月经量增多。浆膜下肌瘤占20%-30%,向浆膜面发展,突出于子宫表面,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具有一定的活动度,易发生扭转。粘膜下肌瘤可使官腔增大变形,导致月经量多,经期长,甚至造成贫血。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恶变率较低。
子宫肌瘤的超声表现有:1.子宫增大;2.子宫外形凹凸不平;3.低回声或中等回声;4.宫腔回声变形或移位。
是所有的先天性畸形都能通过超声检查出来吗?
不是所有的胎儿先天性畸形都能够通过超声检查进行产前诊断。胎儿的超声检查与成人的超声检查不同,受许多因素影响,比如:母亲腹壁的厚度、羊水量的多少、胎儿的大小、胎儿的运动、胎儿的位置等都会给超声检查造成困难。
当母亲腹壁脂肪层增厚或存在腹壁水肿时,会影响超声波的穿透能力,使超声图像变得模糊不清、分辨力下降,不能够清晰显示器官的内部结构,造成有些异常不易观察到。
子宫腔内羊水量的多少是影响超声检查的另一重要因素,超声检查时如果有适量的羊水衬托可以使胎儿的整体轮廓和内部结构显示得更为清晰,有利于检查。羊水过少时,胎儿的皮肤余子宫壁或者胎盘紧贴,超声图像质量下降,脏器之间的分界显示不清;而当羊水过多时,胎儿由于重力原因,会沉在羊水池的底部,加大了超声扫差的深度,不利于超声检查。这就像我们平时用眼睛观察物体一样,,在一定范围内,我们的视觉能够分辨一定大小形状的物体,当距离过近,超过了视觉可以调节的范围,会觉得物体边缘模糊不清,无法仔细分辨细微的结构,当距离过远时,仅能依稀分辨物体的轮廓,无法分辨物体的细微结构,超声检查也面临同样的困难。
胎儿小于妊娠20周时,他们身体内各个器官的体积比较小,不利于超声观察;而当胎儿大于妊娠28周,胎儿已经比较大了,在母亲子宫内的活动区域越来越小,周围包裹的羊水也相对减少,骨骼钙化程度越来越高,在骨骼的后方会形成一个观察的盲区(我们称之为声影),因此中期以后胎儿孕周越大超声检查的难度也越大,尤其在妊娠37周以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胎儿的位置和运动对超声检查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在检查胎儿的面部时,如果胎儿呈俯卧位或肢体遮挡住面部,我们就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唇部的异常;在检查胎儿心脏结构时,如果胎儿为俯卧位,心脏的绝大部分会隐藏在脊柱后方的声影中,使我们无法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在测量胎儿脐动脉血流时,胎儿的运动会移动脐带的位置,增加测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