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浅谈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2016-06-29

 

 

解热镇痛药又称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PG)合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这类药物用于解热时为非处方用药,老百姓在药店购买方便,因此滥用现象也较为严重,那么,怎样才是合理应用呢?

    1、应明确诊断 应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并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病原因,由于用药后改变了体温,可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诊断,应引以重视。发热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类药物仅适用于热度很高或持续发热时间较长的患者(38.5ºC以上),对正常体温无影响。此类药物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月经痛、中等程度的术后疼痛以及肿瘤疼痛的初期效果较好,而对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创伤剧痛、肿瘤晚期剧烈疼痛无效。

    2、预防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最常出现和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损害,为避免药品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餐后服药,不宜空腹服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龄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有上消化道出血和(或)穿孔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物。对有特异体质者,使用后可能发生皮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应当慎用。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等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手术前1周应停用。

    3、掌握剂量与疗程  退热治疗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治疗一般不超过5天,疼痛缓解即可停药,最长疗程不宜超过10天,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立即就医,查清病因,不宜长期服用。

    4、避免重复用药  临床上应用的解热镇痛药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氨基比林、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等单纯制剂外,还有许多复合制剂,如常用的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片、泰诺感冒片、儿童百服宁口服液、日夜百服宁、散利痛、白加黑和一些抗感冒药,均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如果不了解些复方制剂的药物成分,就有可能引起单纯制剂与复合制剂的重复用药问题,增加药物副作用,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抗感冒药时,一定要清楚复方制剂的组成,以避免重复用药。

    5、不宜骤然退热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体温升高时,人体内的吞嗜细胞活性增强,抗体的产生增多,有利于炎症的修复。治疗高热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选用解热药。当遇到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选使用解热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诊断。所以在应用本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量,避免滥用,儿童和老年人应适当减量,并注意间隔一定的时间(4~6h),在解热时,多饮水和及时补充电解质。

    6、儿童用药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患儿常伴有咽痛、头痛等不适症状,部分患儿可引发惊厥,危及生命。应用时必须根据小儿年龄、病情、药物副作用及其依从性等因素选择毒性低、副作用小、儿童易接受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2个月以上小儿的首选解热药,建议0-3岁的小儿选择使用恬倩(布洛芬混悬液)、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等。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