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不明原因的脑栓塞,警惕卵圆孔未闭

2016-06-28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一般在出生后第1年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未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人发生率为20-35%,近年来,随着对卵圆孔未闭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它与多种临床疾病有关,如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外周血管栓塞、低氧血症、顽固性偏头痛、减压病等。其中,在不明原因脑栓塞中PFO的发生率为39.2%,PFO引起的反常性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约1/3患者偏头痛也与PFO有关。针对PFO合并不明原因脑栓塞或偏头痛患者,采取内科介入封堵术可以缓解偏头痛,降低远期卒中再发的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在X线、超声等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通过股静脉或动脉插入人体,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作定量或定性处理,再选用特制的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而后撤出所有的插入导管,体表仅留有1-2个比普通针眼略大的针眼。

下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如: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等。由于介入治疗具备以下优点:1、免于开胸手术的痛苦,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并发症;2、通常不需要全麻,除非小儿和缺乏配合的年长儿;3、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无疤痕,住院时间短(术后3天出院);4、重要并发症少。所有符合介入指征的上述先天性心脏病均可以行介入治疗治愈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母亲怀孕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胎儿的心脏或血管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心脏血管的病变,因出生时就存在,故称为先天性心脏病。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容易感冒和患肺炎,平时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先心病往往影响患儿入托、入学以及以后的升学;女性先心病患者成年婚后怀孕期间,心脏负担会进一步加重,甚至会影响到母婴的生命。任何一种药物均不能治愈先天性心脏病,根治的办法只有心脏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和内科介入性治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