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胸闷气短警惕肺栓塞

2016-06-28

 

 

65岁的张女士平时身体很好,11月初的一天,她感觉活动后有点胸闷、憋气,家人陪她到几家医院检查,怀疑是心肌缺血。用了几天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加重,只能躺着或坐着,稍一活动就上不来气。11月8日晚突然呼吸困难,急送医院抢救,经CT等检查诊断为肺栓塞。

什么是肺栓塞?是指栓子进入并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其他如新生物细胞、脂肪、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肺栓塞临床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紫绀等,查体时,多数患者有呼吸音减弱,少数可听到肺部有干湿罗音及肺血管杂音。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像张女士这样,只是自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在诊断急性肺栓塞的过程中经常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很少有患者初次就诊即能得到明确诊断,总是经历几番周折。还有的患者在确诊肺栓塞之前一直被诊断为冠心病,甚至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除外冠心病后才想到肺栓塞的可能,最终才被确诊。

要对肺栓塞做出准确诊断,首先要对其有全面的认识。急性肺栓塞通常指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其栓子最常见的为血栓,其次还有脂肪、细菌、气体、肿瘤、羊水等。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达15%,已超过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而且死亡患者中85%发生在起病两小时内。对于这部分患者,几乎没有可能及时就诊。

绝大多数的肺栓塞患者都可能存在疾病的易发因素,仅6%找不到肺血栓栓塞的诱因,肺栓塞和肺梗死的易患因素:

  1、年龄因素

  发生年龄多在50~65 岁,而60 岁以上可达20 %,90 %致死性肺栓塞发生在50 岁以上,在女性20~39 岁者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同龄男性高10 倍,故肺栓塞之发生率相对增高。

  2、活动减少

  因下肢骨折,瘫痪,重症心肺疾病,手术等原因,致使长期不适当的卧床,或健康人平时肢体活动减少,降低了静脉血流的驱动力,导致血流淤滞,深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

  约51 %~71 %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可能合并肺栓塞,因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一旦静脉内压急剧升高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

  4、心肺疾病

  25 %~50 %的肺栓塞患者有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衰的患者最易发生,据阜外医院900 余例心脏病尸检发现, 合并肺栓塞者占11 %,其中尤以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慢阻肺合并肺心病者为多。

  5、创伤

  15 %的创伤患者并发PE ,其中胫骨,骨盆,脊柱骨折常易发生肺栓塞(由于骨髓中的脂肪滴形成栓子) ;此外软组织损伤和大面积烧伤也可并发肺栓塞,可能因为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损伤了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或造成高凝状态所致。

  6、肿瘤

  许多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骨肉瘤等均可合并肺栓塞,肿瘤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本身可以作为栓子,另外肿瘤患者的凝血机制常异常。

  7、妊娠和避孕药

  孕妇之血栓栓塞病较同龄未孕妇女高7 倍,服用避孕药妇女静脉血栓形成之发生率比不服药者高4~7 倍 。

8、其它原因

由于60%-70%肺栓塞患者的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所以对于间断出现双下肢或单侧下肢水肿、下肢坠胀感、下肢水肿的患者,在出现活动后气短、不明原因气短、不明原因低氧血症、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制动或久坐后突然出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血压下降时,均应高度警惕急性肺栓塞,并尽快完善相关检查。

国内对此病警惕性不够,临床上漏诊率较高。提醒人们、特别是老年朋友,在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而用心脏病等其它疾病又不能解释时,要警惕肺栓塞发生的可能,千万不要延误救治时机。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