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的常见副反应及处理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无论是在国内、国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中约70%在其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因此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放疗相关副反应或损伤表现,往往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放大病情严重性,甚至不能完成治疗。那么广大的肿瘤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呢?
1.如何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
肿瘤病人放射治疗过程中,为了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要穿宽松、柔软的内衣,最好是纯棉吸水性强的内衣,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摩擦、潮湿等刺激。照射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照射野标记要清晰可见,模糊不清时应由医生重新标记,切不可自己涂画。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涂抹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局部,不要曝晒等。照射区域的皮肤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渗液和糜烂时,应暂停放疗。要保持患部清洁,严防感染,用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点抗炎药物。总之照射区皮肤的破溃流水为正常的放疗反应,只要病人与医生通力合作、合理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2.如何处理放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是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数是因为放疗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造成的。防治的办法是: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应精心烹调食物,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甜、辛辣油腻和气味不正的食物。口服维生素B6、吗丁啉等药物,可减轻恶心。如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维生素B6及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3.如何正确对待放疗引起的发热
放疗过程中发热的情况时有发生,原因有多方面。发热后可视程度不同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促其排汗、排尿。如体温超过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也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如阿斯匹林、解热止痛片等,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如体温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暂停放疗,待稳定病情后再考虑继续治疗。
4.如何应对放疗引起的血象下降
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放射治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导致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如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因此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对下降明显者,应选用升高血象的药物,如鲨肝醇、利血生。重度白细胞下降,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可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有血小板减少者,应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各种损伤,预防出血的发生。发生出血时,应积极应用止血药物。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5.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注意事项
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的不同时期大多数需接受放疗。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放疗前,患者应自觉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若放疗范围包括口腔者,放疗前应请口腔科医师全面检查,拔除残留牙齿断根和修补龋齿等。若行拔牙等口腔手术者,至少在术后2个星期后方可考虑作放疗。
放疗程中和放疗后,患者应多注意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和刷牙,牙膏可选用些含氟牙膏。放疗后2年内应尽量避免行拔牙等口腔手术。放疗中和放疗后,应保持生活规律性、增强体质以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在春秋干燥季节,鼻腔内可滴用薄荷、石蜡油等物以保护局部粘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可出现张口困难,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应多做些张口和闭口的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