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红眼病”
2016-06-24
“红眼病”又称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所致。传染性强,多发生于夏季,也可发于春秋季,可散发感染,也可流行于人群聚集的地方。发病急,潜伏期1-3天,两眼同时或相隔数天发病,病程1-3周。
患者多有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流泪等症状,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囊有水肿或脓性分泌物。睑结膜面可见乳头增生,也可见到伪膜形成。少数病人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
传播途径:患者多为接触传染,故避免接触传染源很重要。
治疗:去除病因,抗感染治疗,局部点抗菌素眼液或眼膏,目前常使用广谱氨基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如0.3%的妥布霉素眼液、或0.3%的氧氟沙星眼液。急性期1-2小时滴眼一次。
预防:1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洗手、洗脸和不用手或衣袖拭眼。2急性期患者需隔离,以避免传染,防止流行。一眼患病时应防止另眼感染。3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接触的医疗器皿。4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必须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必要时应戴防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