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贫血是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根据发病快慢,可以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也可以按细胞形态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和正常细胞性贫血。也可以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不良性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30g时称为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60g时为重度贫血。60-90g时称为中度贫血。90g以上为轻度贫血。
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细胞损害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都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等骨髓疾病也可以引起增生不良性贫血。造血因子异常也可以引起慢性病性贫血。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也可以导致贫血。如缺铁导致小细胞低色素的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可导致溶血性贫血。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如胃溃疡,痔疮,妇科病,血小板减少,支气管咯血等疾病可以引起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可以出现面色苍白,头昏,心悸,活动后气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休克,晕厥等症状,极重度贫血还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出现贫血时一定不可掉以轻心,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如果经过检查确定为缺铁,那就可以补充铁剂。给予琥珀酸亚铁,或葡萄糖酸铁治疗。应注意的是补充铁剂纠正贫血至血红蛋白正常后,还要吃一段时间的铁剂,以补充足储藏铁,以免贫血复发。缺铁性贫血还要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消化道溃疡出血所致者应治疗消化道疾病,才能彻底治疗疾患。
如果是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所导致的大细胞性贫血。则要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并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动物肝肾,鱼,蛋,奶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如果是溶血性贫血,则要根据检查出的病因,确定是免疫异常引起者给予调节免疫治疗。使用激素制剂。如果是红细胞膜及红细胞酶异常所致溶血,则要注意酸碱平衡,保护肾脏,必要时输注洗涤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积极治疗贫血控制出血和感染,可使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使用造血因子刺激骨髓造血。使用免疫制剂。也可以服用雄性激素如安雄等药物。中成药制剂也可以使用。必要时可以输血纠正严重的贫血。有合适供体的重度再障也可以进行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