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以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疡等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近几年发病增多。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 住院健康教育
1、消毒隔离指导
本病婴幼儿多发,传染性强。告知患儿家属陪伴,注意自我防护,必要时戴口罩,病室要适时开窗通风换气,避免着凉。患儿咳嗽、咳痰要用纸巾轻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应放在有污染标志的垃圾袋中。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奶具、毛巾及内衣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患儿吃剩的食品家长不能食用,处理污染物后,手要浸泡清洗,保持手卫生。
2、生活护理指导
重点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患儿高热时要鼓励多饮温开水,给予温水擦浴。保持内衣、床单、被褥清洁、干燥、柔软,经常更换。为患儿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患儿,每次便后及时清理大小便,及时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婴幼儿禁止使用尿不湿,选用柔软卫生的棉质尿布。手足部疱疹要少接触水,破溃者可涂抗生素软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加强口护,每次进食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幼儿喂少许水,保持口腔清洁,口腔内疱疹、溃疡患儿,取西瓜霜或锡类散涂擦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
3、心理指导
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居多,因有死亡病例报告,患儿家长有紧张、恐慌情绪,要给于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及配合。患儿在陌生隔离环境中,加之口腔内溃疡、疱疹疼痛及影响进食后饥饿等原因,患儿哭闹、情绪不稳,出现焦虑、恐惧和退缩行为,告知家长尽量了解患儿心理需求,多陪伴、爱护、体贴患儿,保证休息和睡眠。
二、出院指导
1、卫生指导
告知流行季节,家长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重孩子的营养与休息,防止过劳。婴幼儿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对餐具、玩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中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2、复诊
对有并发症患儿告知按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