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识别和介入治疗
一、急性脑血管病的识别
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或脑卒中,是我国首位的致残致死性疾病。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在急性期,因此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至关重要。那么早期的脑血管病有哪些表现,一些什么症状需要我们警惕呢?
1.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肌肉无力,多伴有流口水
3.头昏、行走不稳;看东西有重影
4.口齿不清,说话不流利
5.剧烈的头痛
对怀疑有脑中风的人,美国脑卒中医师协会建议让患者“笑一笑、说一说、动一动”,通过这种简单的检查可以筛查出60%脑卒中。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时间就是大脑”,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3小时内到医院,可以进行溶栓治疗,一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错过治疗时间窗的患者往往针对性治疗手段有限,可能留下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在最初的6小时内再出血的风险较高,因此也应尽快就医。一般人群往往难以区别脑中风的类型,因此都应该尽早就医,而且应该到有较好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
二、急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只需要在大腿根部做一个小的穿刺,经过这个穿刺的小孔,在影像设备的透视下,进行微创手术。
急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通俗说就是用特殊的细小柔然的管子从大腿根部的血管在影像设备的观察指引下直接到达血管出问题的地方,把堵塞的血管疏通,把狭窄的堵上,把破裂血管的出血点堵上。
介入治疗微创,不用开颅,手术创口只有3mm的小穿刺点,甚至都不用缝针;且现代的影像设备对脑血管显示清晰,导管等手术器材高度发展,安全性高,效果越来越好,而且恢复快。
对于血管堵塞或狭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由于简便快捷,对于3小时内的患者首先使用静脉药物;但对大血管闭塞,静脉药物的溶栓效果多较差。所以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以及超过时间窗的患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直接使用机械的办法开通血管,血管再通率高。
现在已经有了所谓“桥接”的办法,把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的优势结合起来。先静脉溶栓,节约时间;一边静脉使用药物,一边准备手术。如果病情好转,终止手术;如果病人血管未能开通,马上进行进行介入手术开通血管。
血管破裂的脑中风死亡率高,而动脉上长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凶险的脑出血类型。由于出血点直接位于大的动脉上,尽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介入手术创伤小,避免二次脑组织损伤,是国际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