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心肺复苏,一定要学会
猝死、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失血过多时,常会造成心脏停跳。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主要包括胸外挤压和人工呼吸。大多数心跳停止的患者,其心脏会在某个时间点,出现心室纤维颤动。心室纤维颤动有一些进程,倘若去颤术能在患者倒下之五分钟内实行,则整体急救将有最大的成功率。正因为大部份的突发状况并不允许五分钟内保证一定有医护人员到达患者身边,因此,要达到最大的生存率,只能依赖一般大众对心肺复苏术的熟悉。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因为在心跳骤停后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脑死亡,这就是所谓的“黄金8分钟”。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之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大。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应急要点: 过去是先实行A步骤保持呼吸畅通,接着B步骤是人工呼吸,再来是C步骤胸部按压,但是新版改为先实行C步骤胸部按压,再实行A步骤保持呼吸畅通,接着B步骤是人工呼吸。目前正确口诀为:叫、叫、C、A、B。
1、识别心脏骤停:对于突发倒地,不省人事者,目击者首先应拍击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病人,如果病人没有反应,应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存在不正常的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判断呼吸的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若病人无胸廓起伏等呼吸征象或存在濒死样喘息,即可判断患者为心脏骤停,应紧急启动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如拨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展开急救,实行心肺复苏术。
2、胸外按压法:对于呼叫没有反应且无呼吸或濒死喘息病人,非专业急救人员无需再判断脉搏,施救者以靠近病人下肢的手(又叫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缘自下而上移动至肋缘交会处,伸出食指与中指并排,另一手掌根部置于此两指旁,再以定位手叠放于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贴腕跷指,手指跷起不要压到胸肋,以髋关节(大胯)用力,肘关节伸直向下压(垂直用力),手掌下压深度为5厘米以上(成人患者),速度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减少按压中断。
3、人工呼吸法:以压额抬颏法(一只手按住病人的额头,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托起他的下巴,使头向后仰)开放气道,用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嘴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嘴,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吹气时间为1秒钟。当看到病人的胸廓起伏时停止吹气,离开病人的口唇,松开手指,施救者再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连续进行2次人工呼吸。避免过度通气。
4、连续对病人实施按压:通气比例为30:2的心肺复苏,尽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复呼吸、脉搏,或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5、然而并非所有的死亡都是来自急性心搏停止及心室纤维颤动。有未知比例的患者,其猝倒的病因是窒息,比如溺水或药物中毒。而在儿童,窒息则是占最大部份急性心跳停止的病因(在成人,最大的病因为心室纤维颤动),约5至15%才是来自心室纤维颤动。在动物的实验上,证实了在窒息时,最好的急救成果,来自于压胸及换气,然而,即使没有人工呼吸,光是胸部按压,也比什么都不做,还来得成效高。
友情提醒:
1、对男性病人,可用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位置进行快速定位。
2、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患者极为重要,其操作要点包括按压深度要5厘米以上、按压速度至少100次/分钟、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3、若施救者不愿对病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可给予病人不间断的持续胸外按压,直到患者恢复呼吸心跳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研究表明,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与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
4、成人心肺复苏简化流程:病人无反应且无呼吸或仅喘息→拨打120急救电话→开始心肺复苏(按压:通气30:2)→心跳呼吸恢复或急救人员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