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子宫肌瘤的微创介入治疗

2016-06-22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平滑肌和不同量的纤维组成,简称子宫肌瘤。患病年龄 30-50 岁,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约 20%,在 50岁之后仍有月经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 40%;未产妇中发病率更高;不同人种发病率亦有差异。子宫肌瘤多发生在子宫体部 (95%),子宫颈部较少(5%)。根据发生部位分为粘膜下肌瘤、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及痛经,另外可引起尿频、尿急、便秘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引起不孕症及晚期流产。

    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肌溶解、冷冻和激素治疗,但每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缺陷。子宫全切术是沿袭很久的方法,该方法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且不能满足生育的要求,很难被广大患者接受。肌瘤剔除术虽可满足生育的要求,但有很高的复发率。激素治疗虽可使肌瘤缩小,减少出血,由于可引起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紊乱,所以该疗法仅用于术前的辅助治疗。粘膜下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可通过腹腔镜或宫腔镜摘除,该手术难度大,出血多,且有使子宫穿孔的危险。子宫动脉栓塞术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可保留生育功能,日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那些子宫肌瘤病人可行子宫动脉栓塞的微创治疗,凡有肌瘤症状,如经量过多或有压迫症状并有生育要求而不愿手术、肌瘤摘除有危险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均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巨大子宫肌瘤也可行栓塞以避免手术所致的并发症。一般认为对于子宫肌瘤生长迅速及怀疑平滑肌肉瘤者宜可行子宫切除;对凝血机能障碍及其他介入操作禁忌的患者则不宜行栓塞治疗,另外对于带蒂肌瘤,子宫增大达 25 个孕周以上者,及< 5cm的粘膜下肌瘤不应行栓塞术。

    子宫肌瘤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法是在专用设备即DSA下完成。局部麻醉下,通常在右侧大腿的根部,应用穿刺针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在右侧股动脉内用专用的导管和导丝对双侧的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动脉与肿瘤的血供情况。透视监视下于两侧子宫动脉内注入栓塞剂,见血流缓慢减少并消失后停止栓塞。

    造影证实后注入栓塞剂直到血流消失。最后重复盆腔动脉造影, 见双侧子宫动脉不显影提示栓塞较完全。栓塞剂一般用500-700um PVA颗粒。

    子宫动脉栓塞后可能出现术后反应和并发症:1.疼痛: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疼痛,常出现在栓塞后24小时内,疼痛程度不一,对症处理均可缓解。疼痛的原因与缺血有关,疼痛的程度可能与栓塞剂的大小有关。2.发热 :多数患者后出现发热,多在37.5C左右,持续 24小时,一般不需要治疗,少数患者术后体温超过 38C,用抗生素后好转。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子宫动脉及肌瘤血管被完全栓塞后因肌瘤引起的症状会被抑制或消失;子宫及卵巢功能的损害未见确切报道。文献报道肌瘤平均缩小 68%;96%的病例出血减少,70%疼痛减轻,61%腹部压迫症状消失。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的优点:1.疗效确切,除个别类型的子宫肌瘤外,对各种类型的子宫肌瘤、各种大小的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疗效,栓塞后肌瘤缩小明显,且保持稳定,复发率底,对于以出血症状为主者临床症状消失明显。2.创伤小,与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相比,动脉栓塞创伤小,技术操作较简单。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4.可以保留子宫功能和正常生育功能。5.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一般住院时间小于7天,一周内恢复正常活动;国外有文献报道,2/3病人治疗后第二天即可出院。6.治疗后不影响其他治疗,也就是说,即使栓塞失败,患者还可以选择接受其他治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