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

2016-06-21

 

 

    1、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

尽管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都有了不少的进展,但脑血管病发病以后即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只能是亡羊补牢。因为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5-6分钟就会不可逆的死亡,受损之后神经功能只能靠周围组织代替,而这些功能是从出生之后不断学习锻炼形成的,所以恢复是一个漫长而不完全的过程。因此如何自我保护,防范于发病之前是至关重要的。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通常医学界把容易得脑血管病的因素称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把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的人叫作脑血管病的易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有无法干预的,也有可干预的。凡具有下列因素的,都比一般人容易得脑血管病。

(1)年龄。几乎90%的脑血管病发生在40岁以上,60岁以上发生的机会就更多了。年龄越大发病几率越高,所以年龄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遗传因素。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要比一般人容易得此类疾病。特别是直系家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脑血管病史者,但不表示他们一定会得病。

  (3)高血压。据统计80%的脑血管病人都患过高血压或有过高血压病史,即使平时没有症状的高血压病,其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4倍。高血压被公认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4)糖尿病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脑血管损伤,增加了动脉硬化和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5)心脏病 特别是冠心病、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都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脑血流量,使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6)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往往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前奏。如反复发作,迟早会发展成完全性脑血管病。

  (7)脑动脉硬化 是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由于脑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而造成脑供血不足。

  (8)其他如肥胖、喜食肥肉、高脂血症、痛风、烟酒瘾过大、脾气急躁者,体力活动过少者,先天性脑动脉畸形和颈椎病经常眩晕发作者等等。

 上述种种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有的表现为易患病症,有的表现为易患素质,有的提示为易患的检测指标,因此应该综合分析。一般认为: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几种易患因素,则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而当我们知道哪些人容易得脑血管病后,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

    3、脑血管病的预防方法

    (1)合理饮食

    热量分配均衡,饥饱不宜过度,改变晚餐丰盛或吃夜宵的习惯;

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动物脑和内脏及各种精致蛋糕等;

选用低脂食物,如植物油、酸奶、谷物豆类、鸡蛋蛋白、适量瘦肉、家禽、鱼类等;

    增加维生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

    戒烟、适量饮酒,少喝含糖饮料,少放盐,多喝茶。

    (2)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体操、太极拳、骑车、游泳、登山等。

    (3)控制血压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应用降压药物,使治疗达标(血压低于140/90mmHg),而且应该长期服用,切忌自行停药。

    (4)积极降脂达标

目前多数医院的检验科均测定血脂全套,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其中以LDL-C的升高与卒中的关系最密切!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您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进行治疗。降脂药物主要有以下四类:他汀类、贝特类、胆酸鳌合剂、烟酸类。

    (5)治疗糖尿病

当2型糖尿病患者经一段时间的饮食调整和运动疗法后,血糖仍不能很好控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开始口服降糖药的治疗。必须注意药物治疗不能代替饮食调节和运动疗法,只能在饮食调节和运动调节的基础上进行。

    (6)避免诱发因素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生气以及长期紧张焦虑等。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