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常见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痛经及继发贫血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人体器官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创治疗也就越来越成为一种治疗趋势。自1995年法国介入放射科医生Ravina首次采用介入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以来,因其具有不开刀、创伤小、保留子宫及手术效果佳、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介入治疗方法:大腿根部皮肤切一个2毫米小创口,股动脉穿刺,将细小的导管沿血管送入子宫动脉,注入特制的栓塞剂,阻断子宫肌瘤的血液和营养供应,使肌瘤逐渐缩小甚至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
2004年11月19日,美国前任国务卿赖斯在美国乔治敦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子宫肌瘤介入手术,手术是由介入放射科医生詹姆斯•斯皮斯完成,整个过程耗时一个小时,赖斯在医院内度过一个晚上,次日回到家中,并于术后第三天返回工作岗位。那么作为美国政府的重要人物赖斯为什么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这种介入治疗方法呢?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子宫作为女性最重要的器官除具有生育功能和月经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盆底结构支持功能和免疫功能等。1987年英国的研究资料发现切除子宫的妇女较同龄未切除子宫的妇女早衰老6年。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在使肌瘤死亡消失的同时,保留了子宫及其正常的子宫功能,这是与传统手术的最大区别。子宫在解剖上位于盆底的中央,通过韧带与盆壁相连,起到固定盆底结构的作用。而良好的盆底结构是保证盆腔脏器固定在原位的重要因素。当盆底结构受到破坏时会出现内脏的脱垂,在女性最常见是阴道的松弛和因膀胱脱垂导致尿失禁。此外,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无切口、恢复快、复发率低、可保留子宫的优点。在西方发达国家介入治疗已成为子宫肌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