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早期胃癌的防治

2016-06-15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定义沿用1962年日本制订的标准,为胃癌浸润的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属早期胃癌。胃癌的全球年发病率为17.6/10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0.5%)。我国1973~1975年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胃癌的调整死亡率为5.41/10万,每年有16万~20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3.03%,胃癌的死亡率占第1位。1990~1992年全国肿瘤死亡抽样调查,恶性肿瘤中胃癌仍占第1位。虽然少数地区有所下降,但总的趋势仍略有上升。对于胃癌,早期发现是治疗的关键,早期胃癌生存率可达90%。由于普查和监测工作的开展,及纤维胃镜、电子胃镜、超声胃镜、X线双对比造影等诊断方法的推广应用,早期胃癌患者的发现率和诊断率有明显增加,治疗水平有显著提高。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长期演变的过程,高盐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硝基化合物致癌因素的增加,在体内缺乏某些保护因素如营养的缺乏,黄绿蔬菜、水果、乳类及豆制品的缺乏,免疫力低下,抗癌因素薄弱或在癌前病变长期不愈等因素对胃癌发病率有重要的影响。早期胃癌基本无特殊症状,对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为高危人群。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通过纤维胃镜、电子胃镜、超声胃镜、X线双对比造影等影像技术及诊断方法的推广应用,早期胃癌患者的发现率和诊断率有明显增加。开腹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以及辅助化疗等技术的发展应用,早期胃癌治疗水平有显著提高。

上世纪70年代权威卫生机构提出从癌前病变演变至早期胃癌平均需10年以上,从早期胃癌发展至晚期胃癌也需多年。应当抓紧这一时机,及早发现早期胃癌。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早期胃癌发展时间较长,这使得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有了可能。第十二届世界癌肿会议指出,癌肿的防治重在“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少,治疗远期疗效良好,可见早期胃癌是治疗的重要阶段。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与经验提醒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努力:① 在门诊应进行临床普查,即有消化道症状者应做胃镜检查;② 应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多花些时间向患者告知疾病的危害,增强大众对胃癌认识,提倡55岁以上人群每1~2年接受1次胃镜检查;③ 胃镜检查要细致,要采用自发荧光成像技术、窄带成像及染色内镜等多种新技术鉴别早癌。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