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高血压科普知识

2016-06-15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它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高血压作为中国第一疾病,患病人群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高血压也越来越关注。那么,高血压有哪些症状呢?如今,高血压患者成为了继心脏病后的第二种最值得我们重视的疾病,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高血压的症状,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部分症状不是由高血压直接引起的,而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高血压的危害一:引发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的危害二:引起肾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高血压的危害三:引起猝死

    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高血压的危害四:导致多种病变

    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有关医学专家认为,长期服用有效的降压药,仍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高血压常无症状,特别是中年人,即使已发展成为重度高血压,也常自我感觉良好。因而凭症状服药,致使病情反复,形成治疗误区。

    预防高血压病六大措施:

    一、减少食盐摄入量    

  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5克,大约每天为小汤匙的半匙。

    二、合理膳食 

  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甜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三、合理减肥、控制体重   

  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度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快步、慢跑、游泳等。

  四、戒烟限酒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并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五、体育活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每次活动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六、注意心理、社会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没有人愿意和高血压为伍,但是如果你上了年纪,如果你体重超标,如果你的家族有高血压病史,如果你嗜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那你一定要小心了,为了你跟家人的健康,要做到早知晓、早控制、早治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