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手汗症

2016-06-14

 

 

手汗症是指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过度分泌引起出汗,同时可伴有足、腋窝、和腹股沟部出汗为主的一组疾病。手汗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8%,发病不分男女,一般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20-30岁时症状趋于明显。约有12%的患者有家庭史。该病虽对身体无大碍,但常因手部大量出汗而影响生活、工作和社交,同时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以前治疗手汗症大家多采消极的态度,而现今因医学进步,人们也愈来愈重视生活品质,所以治疗手汗症的人比以往积极,年龄层也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一般人对手汗症治疗有疑虑,藉此提出门诊常被询问之问题予以澄清,让大家对手汗症有进一步的了解。

1、病因

    手汗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约有95%的患者为原发性。继发性极少见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中枢神经某些特殊部位的疾病如下丘脑部肿瘤、出血等。目前具体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拮抗制约作用减弱或二者相互调节机制失调时,便产生内脏器官功能增强、亢进状态,其直接外在表现就是手部人量出汗。

2、临床表现

    主要以手部出汗和皮温降低为主。手汗症分为三级:一级(轻度)手掌皮肤潮湿,表面皮肤温度无变化;二级(中度)手掌皮肤出汗伴有汗泡症,可浸润一层手帕。皮肤温度在33-35℃;三级(重度)双侧手掌汗如雨滴,皮肤温度在30-30℃。具有多年手足部出汗及皮温降低者,结合症状、体征多能确诊。需要鉴别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出汗。多能通过头CT,甲功五项及测基础代谢率来鉴别。

3、治疗方法

    治疗纵观手汗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既往多种保守疗法均不理想。胸交感神经节或神经干切除是目前治疗手汗症惟一有效而持久的方法。其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切除胸交感神经节, 阻断其发出的节后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上肢支配皮肤汗腺。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背部中央切入,把两侧第二、第三交感神经节切除,此法手术时间、康复时间较长,术后有一约5-7cm的切口,比较痛苦,需住院处理;目前单孔微创胸腔镜治疗手汗症,切口在两侧1cm,采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无痛苦,几乎不出血,其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4、手术并发症

    手汗症手术后会觉得有点胸闷、腋下切口轻微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两侧伤口在拆线前不要碰水,若不小心弄湿;立即通知医生更换消毒过的纱布,让切口保持干燥。

    手汗症术后除了手汗减少,部份病患腋下与脚掌的出汗也变少;但正常人藉流汗来散热降低体温,所以某种程度的排汗仍是必要的;在手的汗量减少后,相对的其它地方如身体、背部、臀部、大腿的汗量会增加形成代偿作用,代偿性出汗目前无有效之治疗方式,也可能对生活带来困扰,希望接受手术治疗者,术前需审慎考虑。

    手汗症手术同时改善脚掌多汗的机率大约为60%-70%。术后即使脚掌多汗没有改善也不至于恶化(代偿性出汗发生在脚底的状况十分罕见)。但因为对脚多汗之治愈率仅有60%-70%,因此不建议仅有脚多汗没有手多汗的患者接受此手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副作用除了上述的代偿性流汗外,有的人冬天会觉得手太干燥而需要擦护手霜,另有少数人会有复发的现象(约小于2%)。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