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磁共振介绍
1.目前术中磁共振的发展??固定磁体和移动磁体方案
磁共振是一种复杂的电磁设备,一直以来它对场地和成像的要求使得它很难与外科手术环境集成,即病人在磁共振检查时难以同时实施手术,而在外科手术中也很难同时进行磁共振成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统一,则两者必各有所弃,一定程度上使各自功能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这也是各大生产厂商一直以来的挑战,各种尝试和革新也一直在进行。
较早有代表性的是通过在手术室和磁体间的悬吊轨道的设计,磁共振从天轨滑入手术室,进行术中的磁共振成像,也称为移动磁体方案。移动磁体方案需要磁体进入手术室,因此手术室需要同时成为磁共振的检查室,相关建造和维护成本直线上升,同时外科手术工作流因为磁体进入手术室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而移动磁体方案最主要的不足在于术中磁体成像基准系统与手术床未能一体化集成,这使得术中影像的精准性难以得到完全保障。
以GE 为代表的固定磁体术中方案,创新性地解决了以上瓶颈。它的基础是一个两室的设计方案,手术室和磁共振检查室既独立设计又有机结合,在不需要术中MR 检查时,两者都可以作为全功能的手术室和磁共振应用,不受任何打扰。而在需要术中MR 应用时,巧妙的移动式屏蔽门设计,可以使两者有机结合完成术中MR 应用,简单但可靠而高效。
手术磁共振的术中应用不仅能对病灶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同时能在术中对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等进行实时评估,因此不同于常规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与外科手术的高度集成至关重要。特别体现在导航系统的术前影像在术中失准后,病人的术中磁共振影像与术中病人的空间位置以及术前影像都能精确配准, 系统的集成设计和高度集成的系统组件,如一体化头颅定位系统(保证病人在手术室和磁共振扫描间内定位始终一致),一体化病人手术床集成对接及转运(保证磁共振影像与几何空间的配准及术中检查的高效率)等,保障了手术磁共振能真正发挥术中作用,它也是术中磁共振应用的主要基础。固定磁体方案的手术磁共振通过与手术系统和导航系统的集成设计,保证了影像的系统注册,影像配准集成度更高更精准,整体设计更简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外科工作流不受侵扰,建设和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为神经外科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这也是目前三大影像诊断制造厂家手术磁共振同时采用的设计理念, 代表了现行术中磁共振主流的发展思路。
2.术中磁共振的应用和未来展望
过去的25 年中,影像引导下的神经外科手术已成为今天很多颅脑疾病的常用手段。术中磁共振最重要和最多的应用是胶质瘤手术,目前主要有14 种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这个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显示术中磁共振成像对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切除率的正面结果;一些数据显示了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发病率下降,神经功能得到更经常地保护等,大量的数据都显示了术中的精准性胶质瘤术后发病率和长期结果具有优势。
固定磁体手术磁共振方案的推出,为我们带来了新一代的术中磁共振解决方案和新的理念。如建立在固定磁体手术磁共振基础上的多影像引导下的复合手术室,就能更好地集成磁共振的应用:除了手术室内的血管造影, 将磁共振和PET/CT 与手术室相邻而建,外科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和手术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成像设备,只需要借助集成设计的转运床就可以实现。这种全新而灵活的多影像引导下介入治疗中心的概念,在考虑到各种临床环境下任何单一影像模式都非最优,以及不同影像设备现行分子影像的发展时,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治疗中心能集成术中磁共振,帮助术中更精准的决策和治疗!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