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重视眩晕症

2016-06-1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都有过眩晕的经历,有人重视,有人未引起重视,殊不知有的情况需要尽快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眩晕有哪些临床症状,常见哪些疾病。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体会错误。表现为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感觉。有时患者主诉的头晕常缺乏自身或外界物体的旋转感,可仅表现为头重脚轻、行走不稳等。

正常的空间位象觉的维持,需要视觉来认识并判别周围物体的方位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过深感觉了解自身的姿势、位置、运动的范围及幅度;尤其是前庭系统使人辨别肢体运动的方向及所处的位置,并经相关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的整合来不断地调整偏差以稳定躯体。

眩晕分类及表现

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及眩晕的性质,可将眩晕分类为:

1.系统性眩晕  是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是眩晕的主要病因,还可伴有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及听力障碍。并依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理的不同分为:

(1)周围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前庭器官病变,即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病变引起。见于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内耳眩晕症[梅尼埃(Meniere)病]等。表现为:①眩晕突然发生,为剧烈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晃感,每次持续时间短(数十分、数小时、数天),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症状加重,闭目后不减轻;②眼球震颤:为眼球不自主有节律地短促地来回摆动,习惯上将快相方向作为眼震方向;周围性眩晕时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眼震幅度细小与眩晕程度一致,多为水平性眼震或水平加旋转性,绝无垂直性,眼震快相向健侧或慢相向病灶侧(破坏性病变),向健侧注视时眼震加重;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④自主神经症状:如严重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常伴有明显的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而无脑都功能损害的表现。

(2)中枢性眩晕(亦称假性眩晕):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及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小脑、脑干及第四脑室肿瘤,颅内高压症,听神经瘤和癫痫等。表现为:①眩晕:程度较周围性轻。性质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持续存在,与眩晕程度不一致;与周围性眩晕相同,其眼震快相向健侧(小脑例外),或眼震方向不一致的;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明显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症状,但有脑功能损害表现,如头痛、颅高压、脑神经损害、瘫痪和抽搐等。眩晕也可作为颞叶癫痫的一种征兆。

位置性眩晕既可能为中枢性,亦也可能为周围性眩晕;表现为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出现眩晕、眼震,可伴有恶心、呕吐等。

2.非系统性眩晕  是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贫血、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经功能失调等。其特点是头晕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无眩晕感,很少伴有恶心、呕吐,亦无眼震。视觉系统病变(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引起的眩晕无旋转及听力障碍,可出现假性眼震,即眼球水平来回摆动、节律不整、持续时间长,遮盖病眼可使眩晕稍失。深感觉障碍引起者是一种姿势感觉性眩晕,是由于姿势不稳引起,无眼震、可有深感觉障碍及Romberg征阳性。

看了以上知识,想必你对眩晕的认识有一点提高,当出现眩晕时,要弄清原因,及时治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