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需要治疗吗?
2016-06-08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因心悸、心跳脱落感等症状来就诊,通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室性早搏。许多患者因此非常紧张,甚至焦虑、失眠,症状加重,有些患者甚至要求医生,将室性早搏完全控制。室性早搏一定需要治疗吗?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有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正常健康人群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室早的检出率分别达5%和50%,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室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对于不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相当一部分人常因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及咖啡、疲乏或紧张而诱发。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治疗意义。可让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适当休息及消除精神紧张等,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可选用安定改善睡眠,心率快时最好选用倍他乐克。如室性早搏发作频繁并引起明显的心悸等症状,并且影响工作及生活者,首先应明确症状是否与室早有关,其次是向患者解释室早的预后,以解除其心理压力,必要时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明确,上述的室性早搏均为低危险性,预后良好,选择药物治疗的目的仅仅为缓解症状,而不为消失室性早搏,不必长期用药,一旦症状控制即可逐渐停药。
室性早搏虽然常见,但大部分室性早搏不需要药物治疗。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