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关注乳房健康

2016-06-08

近年来乳房疾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其确切病因还没有完全了解,据医学资料统计分析,主要与内分泌紊乱、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基因及饮食习惯等有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部分女性精神负担过重、身心疲惫不堪,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常见的乳房疾病如下:

乳腺炎症

1、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乳房脓肿。

2、浆细胞性乳腺炎:好发于非妊娠、非哺乳期妇女,多数患者伴有乳头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乳晕区肿块、乳房脓肿,可伴有乳头溢液、窦道形成,易误诊为乳腺癌。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约70的乳腺门诊病人均属于这类疾病。该病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肿块,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往往在月经前症状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本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好发于中年女性。

乳房肿瘤

乳房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占良性肿瘤的3/4好发于青年女性,多数为乳房单发肿块,少数为多发;肿块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活动好,无疼痛;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无影响;治疗原则为手术完整切除肿块。

2、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良性肿瘤的1/5,多见于中老年女性,75%发生于靠近乳头的大导管;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多为单侧,单导管;溢液性质可无色,淡黄色或血性;部分病人可在乳晕周围触到肿块;挤按后有液体溢出,肿块缩小。乳管内乳头状瘤一般属良性,恶变率为6%-8%,尤其对起源于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应警惕其恶变的可能。

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部分大中城市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男性乳腺癌发生率约为女性的1%,好发于40-60岁女性,近年呈现年轻化趋势。早期,无任何症状,仅辅助检查可发现有意义的征象,如细小成簇的钙化点,继之乳房内出现单发、无痛性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病程愈长,肿块的特点愈典型,皮肤可出现橘皮样改变,可有同侧腋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出现局部皮肤破溃、恶臭,肺、骨、肝转移。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乳腺癌90%以上可治愈。

乳房先天性疾病

1、副乳:胚胎期自腋窝至腹股沟连线上,由外胚层的上皮组织发生6-8对乳头状局部增厚,即为乳房始基,出生时除胸前一对外均退化,未退化或退化不全即出现多乳头或多乳房,临床也称副乳。副乳有发生各种乳房疾病的可能,副乳腺癌的发生率为乳腺癌的1%

2、乳头凹陷:分为轻、中、重度。中、重度乳头凹陷影响哺乳,影响分泌物的排出,易发生浆细胞性乳腺炎。

总之,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种繁多、表现相似,诊断却不同,进而治疗也大相径庭。所以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女性朋友应每月一次乳房自查,每年至少一次接受专科医生手检,每年一次乳房彩色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每两年一次乳房钼靶摄片检查,以期发现早期病例及微小病灶。月经来潮的第10天左右是检查乳房的最佳时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情绪,学会自我调节,注意劳逸结合。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