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六次胃镜三次肠镜终于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做胃镜和肠镜,一般人都觉得很痛苦,王女士却前前后后做了六次胃镜,三次肠镜,只为了确诊自己的病。现在,她终于找到了答案??她患了肠易激综合征。
做过六次胃镜三次肠镜,她也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王女士今年50多岁,10年来,她经常腹痛、腹泻或者便秘,到很多医院检查过,做了六次胃镜,三次肠镜,可就是没有查出病因。只要稍微吃点荤的东西,或者着点凉就肚子疼想拉肚子,以致出趟门都很难,出门在外找个厕所也不太方便。
不过为了查清病因,她经常往医院跑,多的时候一星期跑几次医院,到处求治,喝了差不多一屋子的中药西药。可查了这么多次,凡是该做的检查,不该做的检查都做了,医生都没发现她的胃肠有什么病变。越是查不出来,刘女士越是满腹狐疑,症状也越发严重,整天东想西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
王女士辗转来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找到了曹主任,曹主任仔细看了她多次的胃镜肠镜检查报告,脏器的确没有实质性病变。根据她描述的症状,曹主任觉得她是患了肠易激综合征。换句话说,就是她的肠比别人敏感,更容易受刺激,吃某种食物或者遭遇寒冷刺激时,肠道就会发生痉挛等情况,刘女士常常腹痛,也是这个原因。
肠胃跟情绪的关系很大,心理问题解决了病也轻了
知道了病因后,曹主任让王女士准备一本生活日记,每次吃了什么食物或者受到什么外界刺激后会腹痛或者腹泻都记录下来,下次尽量少碰这类食物或者注意周遭环境温度的变化。结果王女士发现,一些含糖量比较高的水果、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品以及奶制品她吃了比较容易发病,另外,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直接食用也会造成她腹痛。于是,曹主任就提醒她少吃这类东西。
曹主任还跟王女士详细谈了她担心的一些问题,比如这种病会不会引发癌症等。曹主任告诉她,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疾病,不会引发癌症,也不会影响人的寿命。因此,不用整天生活在恐慌中。只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饮食调节,适当的户外锻炼,辅以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获得病情的长期改善。
这么一番长谈后,王女士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心情好很多,经常出去散步,感觉症状也没那么严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现在药也不用怎么吃了。
曹主任说,因为情绪对肠胃的影响很大,脑子和胃肠之间有条通路,情绪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肠道的蠕动,所以很多人一紧张就会想拉肚子,高考前来看胃肠疾病的学生也特别多。
医生做科普,有这些症状很有可能得了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
曹主任说,门诊有太多像王女士这样的例子,在消化科门诊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IBS。曹主任提醒,有以下症状的病人,要考虑自己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以往称之为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等):有长期的(至少半年以上)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大便后症状缓解,并且经过医院的检查特别是肠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这类病人经常会有腹部不适或疼痛,但反复检查又查不出有什么病,就像王女士那样。有些病人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硬硬的“肿块”,部分还有压痛,于是更加紧张,以为长了肿瘤。其实这些“肿块”不是真正的肿块,多为痉挛的肠管。
建议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学会自我调养
曹主任深感普及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病的相关知识的重要性。肠易激综合症缺乏特异性的体格检查和生化异常的标志。诊治比较复杂,需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生活方式,治疗时又要做好每个人的心理工作,每个人的诊治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门诊,医生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去做科普宣传。如果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自己的病有所了解,完全可以自己治疗调养,也不用到处做检查,不用乱担心自己得了癌,这样既方便病人,也节约医疗资源。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