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烹饪,吃出健康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步入了小康之后,人们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温饱,但是,究竟应该吃什么?如何吃?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也注意饮食健康,可是和以往相比,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却越来越高,各种营养缺乏症患病率也居高不下,相同的食物,不同的烹调方法,其营养价值相差很大,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健康的饮食呢?
健康饮食不仅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处理食物的方法也不可不留心,为了保存各类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必须做好合理的储存、加工和烹饪,使用正确的烹调加工方法,将烹调原料加工烹制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符合烹饪工艺要求的食物,同时使食物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并在烹饪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营养素,使食物发挥最大营养效能,以维护人体健康。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对不同的营养素的影响:
1. 煮、蒸:对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使水溶性维生素(B、C)及矿物质(钙、磷)溶于水中,所以,最好连汤一起吃,对于米、面、蛋类以煮、蒸的烹饪方法最好。
2.炖、煨、卤:使水溶性维生素(B、C)及矿物质(钙、磷)溶于水中,部分维生素遭到破坏,红烧、清炖时,肉中维生素损失最多,连汤一起吃比较好。
3.煎、炸、炒:对所有营养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蛋白质因高温而严重变性,油脂热聚合物和过氧化脂质含量升高,产生丙烯酸,但炒肉时维生素损失最少,为了减少营养素的破坏,可给予勾芡、上浆、挂糊、旺火急炒、适当加醋,降低油温,避免陈油反复使用等来减少营养素的破坏。
4.烧烤:能够改善食物风味,散发诱人的芳香气味,但是,维生素A、B、C等大部分损失,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受损,产生致癌物质3,4-苯丙芘等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因此,应尽量少用明火,缩短烧烤时间,最好避免使用烧烤的方法烹调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
为了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我们在烹饪食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上浆挂糊,这种烹饪方法不但可使原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素不至大量溢出,而且,不会因高温使蛋白质变性,避免维生素被大量分解破坏。
2. 加醋 由于维生素具有怕碱不怕酸的特性,因此在菜肴中加点醋,可有效保护维生素,在烹调动物性食物时,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解多一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3. 先洗后切,旺火急炒。各种菜肴应先洗后切,避免浸泡,现切现烹,减少维生素的氧化时间,尤其是蔬菜,一定要注意现买现用,加热时间要短,以减少维生素损失。但是,对于扁豆、刀豆等含有皂甙和植物血凝素的食物一定要煮熟、煮烂,防止引起食物中毒。
4. 勾芡,它能使汤料混为一体,使浸出的一些营养成分和菜肴一同摄入。
5. 慎加碱。碱会破坏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因此,在焯菜、烧饭、制面食等烹调过程中,最好避免用碱。
6.蔬菜在焯水时应等水开后再加入,翻身即捞起,时间要短。
7. 清淡少油,经常更换油的品种,适时加盐。
为了吃出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做好食物的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对于容易破坏的营养素应多一些,并注意热量平衡、味道平衡,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的多一点,种属相隔尽可能远一些,同时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适量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吃出健康来。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