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长期大量服用止痛药治头痛会使头痛加剧吗

2016-06-03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头痛的经历,但因其类型繁多、原因复杂,给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在神经内科门诊,以头痛为主诉来就诊的患者可达20%以上。在美国,每年有9%的成人会因为头痛而求助于医生,还有83%的成人同样受到头痛的困扰,但他们会接受电视广告或朋友、邻居的宣传,自行处置,乱服镇痛药物。结果,由于止痛药应用不当,造成头痛加重,最终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随着头痛变频、加剧,服用止痛药的量逐渐增大,而增大止痛药的剂量又使头痛再度加重,变成慢性天天头痛,痛苦不堪。

有一位陈女士,是位青春靓丽的都市白领,上大学时就有偏头痛的毛病。工作后,由于精神压力大,偏头痛发作愈频愈烈。为此,陈女士常随身携带各种速效止痛药。起初服药还颇见效,然而最近几个月需要一次服用3~4片。而且用药后不但不能缓解头痛,反倒是头痛越来越重,折腾得陈女士苦不堪言。

  在一个周末的上午,陈女士到医院偏头痛专科门诊就诊。接诊的医生了解情况后告诉她,之所以头痛越来越严重,罪魁祸首就是她每天服用过量的止痛药。对此陈女士十分不解,止痛药怎么会变成了“致痛药”呢?

根据最新发表的国际头痛分类,陈女士现在的头痛被称之为“止痛药过量引起的头痛”。也就是说:止痛药过量也会“致痛”

止痛药过量引起的头痛,以往文献上常被称之为“止痛药反跳性头痛”或“药物诱导性头痛”,一般指有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的患者,经常过量服用速效止痛药后出现的持续性头痛。所谓药物反弹性头痛,是指在过量服用镇痛药的前提下,即使进行预防性治疗,患者的头痛也不会好转,相反,停用镇痛药后头痛频率反而减少。一般来说,药物反弹性头痛会持续大约四周或更长时间。这里所说的止痛药物,不单指含吗啡的镇痛药,还指用于缓解头痛的常用药物,包括抗抑郁药中的阿米替林、巴比妥类和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     

药物过量性头痛/药物反跳性头痛的临床特征:

1、头痛为顽固性的、天天的或接近于天天的头痛;

2、 经常过量使用速效止痛药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所发生的头痛;

3、头痛的程度、类别和部位经常发生变化;

4、极低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均可导致头痛,即头痛的阈值降低;

5、头痛常伴有无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伴有焦虑不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

6、头痛存在药物依赖的节律性。头痛经常发生在每天清晨(早2点到5点)发生,尤其是那些经常大量使用止痛药、镇静药、咖啡因或麦角胺的患者;

7、使用止痛药一段时间后出现耐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需要增加用药量;

8、突然停用止痛药患者会出现戒断症状;

9、终止使用止痛药后头痛会自发缓解。

 药物过量性头痛/药物反跳性头痛的机制:有学者研究提出,正常人体内血液中有一种神经递质叫5-羟色胺,它与头痛的发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普通的偏头痛患者相比,止痛药过量引起的头痛患者体内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减少,而血小板膜上5-羟色胺受体密度较高。止痛药的过度使用通过减少5-羟色胺的含量,导致对突触后受体的上调节,对内在的疼痛调节机制进行干扰,从而产生剧烈头痛,当前对这种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药物反弹性头痛的本质也是一种继发性头痛,即过量用药使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耐受性,引起机体对该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结果造成原先有效的药物疗效显著降低,虽继续给药,但头痛症状并不缓解,甚至在服药后头痛反而加重。      

  目前国内药店里销售的各种速效止痛药,一般都含有咖啡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麦角胺等止痛成分。这些药物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较快地缓解头痛,维持患者每天的正常生活、工作;但另一方面如果经常、过量服用,则又可以导致更顽固的头痛。药店药师在遇到购买治疗头痛药物的顾客时,对上述问题应给予提醒。

有关资料显示,每天或几乎每天都服用缓解头痛药物的人,或者一周内服用这类药物超过3天者,极有可能发生药物反弹性头痛。相对而言,在常规剂量下发生药物反弹性头痛的几率很小,但高剂量的几率明显增大。目前对引起药物反弹性头痛的用药剂量、频率和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有关药物反弹性头痛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经常用药且过量用药而出现继发性头痛时,在认真评估后才能考虑药物反弹性头痛。      

药物反弹性头痛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若有过量服用药物问题,应在预防性治疗前就予以纠正,这样治疗才能有效;停用所用对症治疗头痛的药物,包括含咖啡因的药物;停药时给予患者支持性的过渡治疗;开始或调整预防性治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