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健康教育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痛风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
发病原因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和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临床表现
早期仅有尿酸波动性或持续性增高而不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期多为夜间发作性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可伴有发热、血白细胞增多与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有时也可出现其他关节疼痛,多为单关节受累。病程长的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痛风石及肾损害。
实验室检查
一、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大于416umol/l(7mg/dl),女性大于357u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尿酸可以不高,缓解期尿酸也可正常。约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正常。
二、尿尿酸含量测定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小时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也同时明显升高。
三、关节腔穿刺检查
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
诊断依据
有典型痛风发作临床症状,血尿酸增高,关节腔滑囊液旋光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痛风石活检或穿刺检查可证实为尿酸盐结晶可明确诊断。
预防
(1) 多饮水 少喝汤 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风患者要多饮白开水,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火锅汤等。
(2) 多吃碱性食物 少吃酸性食物 痛风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酸性食物会加重病情,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3)多吃蔬菜 少吃饭 多吃蔬菜有利于减少嘌呤摄入量,增加维生素,少吃饭有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限制体重减肥降脂。
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
(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
(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若发作频繁);
(3)通过降低体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存在的痛风石。
1. 一般处理 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1g/(kg.d)左右。不进食高嘌呤食物(动物心、肝、肾,海鱼等),严格戒酒,鼓励多饮水,使尿量在2000ml/d以上。
2. 急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持续至关节疼痛缓解后72小时左右方可逐渐活动。应尽早应用药物控制关节炎,缓解症状。
3. 饮食控制 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食入含嘌呤的食物,防止过胖,提倡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ml以上。
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的患者,应忌食高嘌呤食物如:酵母、胰脏、浓缩肉汁、肉脯、沙丁鱼、凤尾鱼、动物内脏等,可多食葡萄、橘子、山楂、番茄、苹果、咖啡、茶、奶、蛋、海藻类等低嘌呤偏碱性食物,切忌喝啤酒。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