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夏季养生

2016-06-02

夏季是一年最热的一季,也是人们精神和体力消耗比较大的季节。《黄帝内经》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所以夏季应做好养生。

1. 重视夏天饮食调理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2)维生素的补充。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平常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营养学家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天每人能补充钙1克,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组织蛋白和糖类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有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的作用。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丰富的维生素C,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族含量较多。

(3)要补充无机盐和水。暑天出汗多,钾离子随汗液流失,容易导致低血钾,会引起人体头昏、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头痛等症状。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如荔枝、草莓、李子、杏子、桃子等;蔬菜中富含钾的有毛豆、大葱、芹菜等。茶叶中亦含钾较多,热天多饮茶,既能补钾,又可消暑,真是一举两得。

(4)要多进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热天饮食滋补方面以祛暑、健脾、化湿清补为原则。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利湿的食物应在长夏时吃。如乌梅、苦瓜、草莓、绿豆、西红柿、西瓜、鲜桃、黄瓜等。

(5)讲究喝水的技巧。大渴不宜过饮;晨起喝水有助健康,最好喝一杯温开水;用餐时不宜喝水;睡前不宜多饮水;莫待口渴时饮水。

2.坚持“早起晚睡中午休”

夏季作息,宜早点起床,晚些入睡,以适应自然界阳盛

阴虚的变化。经过-上午的学习和工作后,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做适当的午休来补偿。尤其是老年人,中午更需要休息。午睡的时间最好在一小时以内,不宜过长。

3. 少喝饮料、多喝水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以达到2000~2400毫升为宜。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白开水七八杯。不适合用饮料代替水,因果汁、汽水、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电解质及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

 4.避免剧烈运动

  古人云:“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因此,夏季运动量不宜过于剧烈、过大,既要保持心气和畅、思绪平静、情志愉悦,更不可急躁激动。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5.高温切勿贪凉

外出归来时,勿将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形成“空调病” ;勿即予冷水冲洗出汗的身体,以免全身毛孔突然闭合,不利于体内热量的散发;莫多食冷饮,过量地吃冷饮会刺激胃肠蠕动,食物在胃肠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也会引起腹痛、肠胃痉挛等。经常用凉水冲脚,脚受凉遇寒,然后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

6.冬病夏治

冬季常发的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及慢性病,常常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从小暑至立秋,称为“三伏天”,即“伏夏”,是全年阳气最旺盛、气温最高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