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心境

2016-06-02

人吃五谷粮,谁能不生病。生病了,怎么办?民众第一反应是上大医院?找熟人?找好医生、名专家。然具体到个体的疾病过程中其发生、发展、转归,真的完全取决于医生?
    生活中常见年轻或更年期女性,不良情绪刺激后易出现肢体麻木、呼吸短促、胸闷,甚意识丧失等症状,且一切不适完全与精神刺激程度、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民间谓其癔症,医生称之为过度通气综合症,,我们医师诊疗上如能最佳时机、合理诱导患者情绪改善,可以四两拨千斤式地最高性价比治愈患者

高血压病患者多失眠并发症,然失眠又会加重血压的升高,如果二者不能良性循环,患者必将坠入无休止的降压药服用及药物副作用深渊,因此高血压病的治疗必须在良好心理疏导下同步控制血压方能达最佳疗效。
    同样现代医学认为:人有两个脑,一个存在于颅内,一个存在于消化系统。通常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都伴有情绪不良,且不良情绪在先,我们医师只有在抑酸护胃、抗幽门螺旋杆菌等基础上结合抗不良情绪治疗方能疗效稳定、症状改善,职业生涯中我们常遇脑出血亦或脑梗塞患者,笔者观测到心平气和,积极配合医生者愈合均较佳,甚无任何后遗症,愈后欠佳者多心浮气躁。诊疗过程中就医方而言,医师在各型疾病尤危重病人诊疗过程中的病情发展波形中,如何克服急躁,恰到好处地因势利导帮助患者促病情向良好方向转归,而患者由于疾病折磨而心情不好,然心情不好又常会导致症状加重或增多,二者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完全可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危重,如何避免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也只能通过了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外因相辅相成,结合到疾患诊疗,笔者认为内因就是患者的心理素质,外因就是躯体疾病,笔者从医20余载,经历各型大小危重无数,阅古今中外,听天灾或人祸,晓真病没药医,假病假药医,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最终能救自已的可能到最后只有自已,我想在患者疾病诊疗过程中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培养心静如水的大家气质尤为重要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