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戊肝 凸现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6-06-01

 

戊肝是由HEV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戊肝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成人感染多表现为临床型,儿童为亚临床型。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较重。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肝肿大,脾肿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10%~39%)。

戊肝为四季散发,在每年的2、3月份有一个发病高峰。戊肝感染力与“吃”密不可分,患者大多是吃出来的肝炎。戊肝有较明显的职业取向,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这可能春节后农村聚餐多有关;另外上班族在外吃饭往往求异求新,而时下流行的无论是生吃蔬菜、鱼或海鲜,都会让各种细菌病毒有可趁之机,通过食入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餐具传播。总体上说,文化程度、生活条件,教育水平、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意识对该类疾病传播有很大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然界中戊肝病原体在多种动物中广泛分布与传播,且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国内多种动物中普遍存在HEV感染,猪、鸡等感染HEV后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常易被忽视,但猪、鸡等又是与人生活接触较密切的动物宿主,人类可能通过加工、屠宰过程感染。我市开展的专题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既往肝炎史、猪类接触史、生食瓜果蔬菜史、医疗史是我市戊肝感染的危险因素。

预防戊肝重点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关键是养成清洁卫生的生活习惯。个人卫生方面要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蔬菜水果一定要认真冲洗干净,不在卫生条件不好的小吃摊就餐;农民防病意识差、免疫水平低,因此,应采用喜闻乐见方式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疫情动态,规范处置散发疫情,加强农村聚餐饮食管理,适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进行戊肝防控。从社会管理方面来说,一是加强粪便和饮用水的管理。二是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生产经营食品人员应定期检查身体,病毒性肝炎者应停止现有工作。

对于戊肝在疫苗尚未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只能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现阶段可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措施加强戊肝防控,加强监测,加强宣传,减少戊肝对社会、对群众造成的危害。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