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婴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016-05-26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婴幼儿期容易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婴儿体内从母体带来的铁元素,只能满足4个月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4-6个月婴儿的体重、升高增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高,因此,也就容易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对婴儿身体的的危害较大,大多轻度贫血的症状、体征不太明显,待有明显症状时,多已属于中度贫血,主要表现为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常常合并感染等。化验检查中血红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怎样预防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首先在婴儿喂养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较牛乳高,并且婴儿对人乳中的铁更易吸收,对人乳中铁的利用率可高达50%-70%,而对牛乳铁的利用率只有10%,哺乳期的母亲应加强营养,增加含铁食品的摄入。②及时添加辅食:婴儿在3-4个月来自母体的铁基本上消耗光了,人乳和其他乳类的铁不能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需要,为预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婴儿,都要及时添加辅食,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中的肝、肾、瘦肉、蛋黄、鱼等含铁丰富,生后3-4个月可添加蛋黄,7-8个月可添加动物肝脏、肉类、鱼类等。
其次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在出生后的6个月时需检查一次,一岁时需检查一次,以后每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贫血。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