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对妊娠期糖尿病你了解多少

2016-05-26

平时的产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当告知其有妊娠期糖尿病时,她们往往会一脸茫然说:我以前没有糖尿病,我检查的空腹血糖也正常。但她们的确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疾病吧。

1.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又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妊娠期糖尿病。

2.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

  可能与胎盘产生的大量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有关。胎盘本身产生的大量激素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但这些激素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胰岛素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这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就会使血糖增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

3.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呢,因为这种疾病对母亲,胎儿及新生儿均有很多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发生率达15%-30%。糖尿病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4倍。且糖尿病孕妇一旦并发高血压,病情较难控制,对母儿极其不利。另外糖尿病患者感染机会增加: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感染较多见的是呼吸道和尿路感染。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对母儿危害大,不仅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在孕早期还有胎儿致畸作用,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易导致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2)对胎儿的影响: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易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胎儿畸形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可能与受孕后最初数周高血糖水平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良好的妊娠期糖尿病很少发生胎儿畸形。大畸形一般发生在孕7周之前,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泌尿、骨髓及消化等系统。临床上常见的大畸形有大血管错位、无脑儿、室间隔缺损、脊椎发育不全等。

(3)对新生儿的影响:新生儿低血糖、黄疸、难产或剖宫产、呼吸窘迫综合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但胎儿出生后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并不比正常妊娠出生的胎儿大。

4、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我们平时注意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有需要胰岛素治疗及非胰岛素治疗两种。胰岛素治疗需要有专业医师制定治疗方案,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如何通过饮食加运动来控制血糖。

(1)GDM饮食相关特点是一人吃两人补:保证胎儿的营养。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之目的:提供母体与胎儿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使母体及胎儿能适当地增加体重;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不低血糖、高血糖以及酮症;预防妊娠毒血症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

(2)GDM 饮食控制之原则:1 注意热量需求:妊娠初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中、后期必须依照孕前所需的热量,再增加300大卡/天。由于体重减轻可能会使母体内的酮体增加,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故孕期中不宜减重。2 注意餐次分配:建议少量多餐,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6餐。特别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所以睡前要补充点心。3 摄取正确糖类:不应误以为不吃淀粉类可控制血糖或体重,而完全不吃饭;而是应尽量避免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之含糖饮料及甜食。建议尽量选择纤维含量较高的未精制主食,可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以糙米或五谷饭取代白米饭、选用全谷类面包或馒头等。4 注重蛋白质摄取:如果在孕前已摄取足够营养,则妊娠初期不需增加蛋白质摄取量妊娠中期、后期每天需增加蛋白质的量各为6克、12克,其中一半需来自高生理价值蛋白质,如:蛋、牛奶、深红色肉类、鱼类及豆浆、豆腐等黄豆制品。最好每天喝至少两杯牛奶,以获得足够钙质,但千万不可以牛奶当水喝,以免血糖过高。5 油脂类要注意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减少油炸、油煎、油酥之食物,以及动物之皮、肥肉等。 6 多摄取纤维质:在可摄取的份量范围内,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以糙米或五谷米饭取代白米饭、增加蔬菜之摄取量、吃新鲜水果而勿喝果汁等,但千万不可无限量地吃水果。

(3)GDM的相关运动治疗: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疗法同样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的健康,而且有益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不应局限于室内,而应到室外去,参加适当的运动。但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30次以内。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餐后30分钟后开始,运动20-30分钟内较合适。运动方式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和太极拳等。千万不能进行剧烈刺激的运动,如跑步、球类、俯卧撑、滑雪等。

经过以上介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们你们了解这个疾病了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