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常识?细菌性痢疾
2016-05-26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源是急、慢性痢疾病人和带菌者,主要经粪便、口途径传播,细菌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人类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并且容易反复感染。痢疾的发病为常年散发,但有明显季节性,一般5月份开始发病率上升,8-9月达到高峰,10月以后逐渐减少。这是由于这个季节雨水多,苍蝇密度高,进食生冷瓜果机会多。发病者一般以学龄前儿童及青壮龄为多。主要表现有怕冷、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可从每日十几次到几十次不等,可排稀便,水样便或粘液脓便,有排便净感,儿童可出现中毒性痢疾,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萎靡不振,面色青灰,四肢冰冷,烦躁,反复惊厥,昏迷,可出现死亡。
轻型病人,可居家隔离治疗,除了服用消炎药以外,还要做好消化道隔离,1、要注意碗、筷、口杯等专用,并且要做消毒处理,如开水煮或用消毒液浸泡,2、便后、饭前用肥皂流水认真洗手,粪便要做消毒无害化处理,一般可用漂白粉、病情较重者,要住院治疗,应到感染性疾病科就医。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