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婴幼儿髋关节超声波检查
在小儿先天性骨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叫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即是指股骨头和髋臼对应关系的异常,包括骨性软骨性以及软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异常,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平均发病率为5‰,约20%患儿有家族史。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5倍。
目前临床上90%以上的患儿都是1岁以上或2岁至3岁时,因走路不稳、鸭步跛行甚至缺钙就诊而发现的,此时很多患儿关节已发生脱位或变形,不仅治疗方法复杂、诊疗费用高,患儿承受的痛苦较多,而且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有些患儿还可能终身残疾或出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股骨头坏死,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
那么能否在婴儿出生后至1岁内筛查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检查方法。
一、体格检查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的重要方法。肢体的长短、臀部和股内侧的皮纹是否对称,髋关节的外展是否受限以及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都是教科书上介绍的经典体格检查方法。
将进行臀纹观察或外展试验(也称分髋试验),作为常规婴儿体检中髋关节检查的内容,如发现异常,即转诊到主要医院的的儿保科或儿童骨科,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绝大多数婴儿的髋关节发育异常能被早期发现和治疗。
二、X线摄片检查,对于小于3个月的婴儿来说,其准确性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地方只是停留在临床手法检查的层面,仅为皮纹不对称、关节松弛,即为髋关节异常、予以治疗,很多研究者认为其主观性很高,可能出现假阳性,从而使患儿接受不必要的治疗。3个月以下的儿童由于股骨头骨化核尚未出现,传统的X线检查诊断敏感度下降,假阴性率高,即使X线表现正常,也不能排除髋关节不稳定的存在,X线平片检查,主要依据髋关节的骨性形态观察和一些参数的测量,参数测量以髋臼指数(AI)最为常用,但其测量数值不但受到摄片体位的影响,而且受到髋臼成熟程度的影响,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CT检查成像的基本原理同X线检查,主要显示骨化的组织结构。
四、MR(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显示软骨的结构,但其检查费用昂贵,且对于婴幼儿的检查需要镇静剂,以确保成像效果,因而作为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难以实施。
五、20世纪70年代后期髋关节超声检验技术的出现使得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软骨和软组织结构的评估成为可能。在早期诊断DDH方面,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超声检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由于超声还具有无创、无辐射危害的特性以及检查方便、费用较低,可以重复使用的特点,因此可以用作治疗过程中的监测,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和调整治疗方案。
是今天采用髋关节超声检查还是承受明天出现跛行的风险,当然是今天采用髋关节超声检查更好!
正确的诊断是确保恰当治疗的根本,在当今高质量、高标准的图像得以完成的前提下,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的成功在于能够检测到临床上悄然无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该类髋关节发育不良,如果没有得到治疗,以后将进展成为髋关节脱位或者持续的发育不良。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早期正确治疗,早期治疗其方法以非手术为主,创伤小,康复效果好,治疗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越早诊断,治疗越容易,结果越安全有效。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