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扫描??早期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称,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肿瘤严重危害了民众的健康,给社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很多癌症在早期并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提醒,癌症早发现、早治疗,不但可以延长生命,而且可以提高生存质量,所以公众应积极做好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作为全球第一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2001年,WHO 公布的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间,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了约22%。据推测,202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其中肺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将继续分别攀升到每年240万/年和 210万/年。在我国,肺癌也是第一大癌症,超过因癌症死亡总数的20%,且发病及死亡率仍保持迅速增长。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院士在近期的肺癌防治科普活动上所指出的,不解决肺癌问题,癌症防控就是空谈。
肺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即使有早期症状,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骨关节胀痛、肩背痛、声音嘶哑等都可能是肺癌的表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指出,政府除了需加大控烟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公众需要健康的生活心态。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定期体检,对高危人群特别是吸烟者,40岁后需每半年至1年做1次低剂量CT扫描。
低剂量CT筛查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当然包括早期肺癌的影像学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低剂量CT扫描一般采用120KV,40mA以下,而得到的图像质量传统CT并没有明显差异,完全可以满足肺部疾病的诊断。可发现肺部早期小结节同时避免其他创伤性检查,用于筛查相对安全可行。而传统的胸部X线检查对早期肺癌筛查价值不大,与CT相比,70%~80%的早期肺癌在胸部X线检查检查中被漏诊。临床证明CT检查在肺癌的发现、定性、定位和分期等方面均是X线诊断重要补充,特别是高分辨率CT和螺旋CT。
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检查中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胸部CT影像学检测提供的信息量是X线胸片检查的10-20倍,而且可以提供胸部无重影的纵断面影像,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因此CT检测可以发现X线发现不到的“隐蔽性肺癌”,如纵膈、肺门、横隔重叠部位的肺癌。有利于检出微小病变,显示病变特征,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检查质量有保障。
2:检查辐射当量比常规胸部CT大幅度降低,其辐射剂量约为标准CT辐射剂量的1/5-1/10,与胸部X线摄片的有效辐射当量相当。低剂量CT单次剂量可以低到1 mSv,与乳房X线摄影筛查类似,不存在射线辐射危害过高的问题。
3:在胸部健康查体中的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结果证实低剂量螺旋CT比胸片普查发现更多的肺癌,特别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的早期肺癌胸片体检几乎全部会漏洞,体积小的软组织结节也多半会漏诊,这也是过去发现的肺癌大多数是中晚期的主要原因。在2011年8月的新英格兰杂志公布了全美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是一项长达八年的筛查结果,把X光胸片和低剂量螺旋CT进行随机对照,总共入组的53454人,结果跟胸部X光片比较,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降低肺癌死亡20%。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有助于推动全球各国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
低剂量螺旋CT的临床应用为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开辟了一条更新的途径。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的早期筛选,肺内结节的定期追踪,肺间质病变,肺内感染性病变,尘肺的定期检查等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普通剂量CT检查。因低剂量螺旋CT的X线照射剂量小于普通透视,远小于常规CT检查,仅相当于一次普通胸片检查,而扫描图像清晰程度完全可以达到诊断要求,所以在胸部体检中值得普及推广。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议肺癌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吸烟史、被动吸烟史、家族肿瘤病史、粉粉尘或辐射职业等高危因素者)每年参加一次肺癌筛查体检,一定要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癌症筛查的目的.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