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面肌抽搐惹人烦,微创手术来治愈

2015-08-12

 

 

今天脑外科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女病人,她既不是因为头部受伤就诊,也没有四肢无力等明显的症状,唯一惹人注意的是交谈过程中脸部出现的一阵阵抽动,不禁让人联想起了《乡村爱情》中的赵四。与赵四不同的是,在这位中年妇女身上少了几分滑稽,而多了几分苦恼,她的生活也因此添了不少麻烦。

 其实这位女士得的是面肌抽搐,又叫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初期表现为眼皮跳动,老百姓也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会连带到脖子。抽搐时间从几秒钟到十几分钟不等,长时间的抽搐会让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和学习,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面肌痉挛的呢?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中脑子里面其它组织对面神经的压迫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 “责任血管”压迫所致,常见的是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这些血管对面神经的搏动性压迫便出现了今天这位女病人的症状。当然,除了血管外,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占位性病变也会导致面肌痉挛。

出现了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呢?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素局部注射、手术治疗三种。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氯硝安定、巴氯芬等。这些药物对初发面肌痉挛的患者疗效较为确切,但是最大问题是所有痉挛症状只能获得暂时的缓解或减轻,不能彻底治愈,而且在剂量较大时都会出现造血系统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常常有过敏反应,这也限制了药物治疗的广泛应用。

第二种是肉毒素的局部注射,常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而又缺乏手术条件的患者。肉毒素的局部注射能够使面部肌肉的受到的神经支配减弱,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肉毒素注射后常伴随出现眼干、多泪、复视、眼睑肌及面颊肌乏力,多次注射后甚至会引起部分面颊肌的永久性麻痹。另外,局限还在于它的疗效只是暂时的,维持疗效就需要定期反复注射,不仅不能根治面肌痉挛,而且要消耗可观的医药费用。

第三种手术治疗,主要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在痉挛的同一侧耳后做一长3-5厘米的头皮切口,然后再做2厘米直径的小骨窗,进入颅内,暴露面神经,分离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的血管)与面神经根之间的粘连并在他们之间垫入适量的涤纶棉絮,将血管和神经隔开。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已知可治愈特发性面肌痉挛的惟一方法,特别是其具有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性,因而成为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有效率可达95%-98%。当然,手术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术后无效、复发和并发症依旧是患者与医生面临的挑战。

因此,面肌痉挛患者应进行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平时减少外界刺,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悦和良好的心态。经过二年以上正规药物(如卡马西平)治疗无效,发作频繁,影响生活和美观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