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坐月子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新生儿呱呱落地,孕妇从此进入了产褥期。产褥期俗称“坐月子”,主要是指孕妇生孩子后从胎盘娩出至母体生殖系统逐渐恢复到正常非孕状态的时期,一般需6~8周。
此期母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很大,机体抵抗力也大为下降,尤其是子宫内壁在胎盘娩出后尚留有巨大的创面,极易感染患病。在产后,产妇还要辛勤哺育婴儿,因此,坐月子期间的调养及保健至关重要。
我国是一个重视生育的国家,自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坐月子”,而在过去受卫生、生活条件的限制及生理知识的缺乏,民间有许多陈规陋习如“不梳头、不洗发、不刷牙、不下床、不洗脚、捂月子”等等。如今准妈妈们多为初产妇,如何科学坐月子,平安度过产褥期,是许多年轻的妈妈需要了解的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休息与活动
首先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其次要有一个安静舒适、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休息环境,每天高质量的睡眠不低于8 h~10 h。产妇一般在产后12 h便可坐起进食、如厕,此后24 h?48 h后可在亲人的陪护下,下床轻微的活动,每天1次~3次,但切忌用力过猛.以免腹压增高,使生殖器官受到损伤,10 d后就可做一些轻微的家务,以利于恶露的排出和身体各个器官的恢复,保持体型的完美。刚生下小孩,就急于戴上紧身腹带,以为这样能让形体恢复更快些,几天后她觉得小腹坠胀,腰部酸痛,走路无力,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医生诊断是“盆腔瘀血综合征”,认为此病可能与“紧腹束腰”有关。产后“瘦身”,不能靠紧腹束腰,而应积极地加强锻炼.如常练抬腿、做仰卧起坐等,另外配以科学膳食,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哺乳。哺乳既能促进子宫复原,还有助于体形的健美。
不少妇女在产后常出现手腕部、手指关节及足跟部疼痛。究其原因,除产妇产后过早、过多、过重地从事劳动,尤其是受寒冷的刺激或较多地接触冷水等外因而引起的手、足关节疼痛外,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是产生手、足关节疼痛的重要内因。预防产后妇女手、足关节疼痛,关键在于产后注意休息,不要过早、过多地干重活,尤其是不要过量用冷水或使手、足部受凉、受寒。产后充分休息。但并不是说必须长时间卧床。产后如无特殊情况,产妇应早下床活动、散步,并做些产后保健操等适当运动。这样既可避免产后发生手、足关节疼痛,又有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
饮食与营养
产妇的饮食要定时定量的均衡饮食,每日三餐中间加2次点心,五谷、蔬菜、奶类、鱼、肉家禽食物都要吃,并要合理搭配,产后1 h进流质、清淡饮食,24 h内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以后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汤类,同时也应增加蔬菜和水果、铁,微量元素。少量多餐,忌生冷、辛辣、油腻饮食。产妇自身保持一定热量,才能满足宝贝的营养需要,并能促进自身康复。因此,产后不宜采取节食的方法。
产后卫生
产后由于汗腺分泌活跃,机体抵抗力较差.加上乳汁和恶露的不断分泌,身体更容易脏污,多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使产妇浑身不舒服.精神状态也不好。皮肤上积累大量的病原体乘机滋生繁殖.侵入肌肤引起毛囊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甚至发生败血症。特别在夏季容易生痱子、疖肿脓疱疮。因此需勤换衣服、勤洗澡,正常产妇产后24 h就可洗温水淋浴,但不可盆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没有淋浴条件可用温水擦浴(淋浴时最好在家人的帮助下).每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 min-10 min,洗澡水温保持在35℃~37℃.同时还需注意口腔卫生.因产妇进餐次数较正常人多,食物残渣存留在牙缝的机会就多,在细菌的作用下易诱发龋齿,而口腔感染是产褥感染的来源之一。产后每天早晚各刷牙,每次进餐后都要漱口。
乳房的护理
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洗净双手,并用干净温湿的小毛巾擦洗乳房,每次哺乳结束挤出多余的乳汁。如有乳头破裂,每次哺乳时应先吃未破侧或较轻的一侧,然后将乳汁挤出一点涂在乳头和乳晕上。暂暴露干燥乳头,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起到修复表皮的作用。
产后性生活
人们习惯把满月作为产妇身体完全恢复的标准,所以有些夫妻刚满月就恢复了性生活,这样做为时太早。因为分娩对子宫内膜和阴道壁造成的损失需要42天后才能逐渐恢复。因此,产后6周~8周方能开始过性生活,同时做好避孕,一般顺产42 d恶露已净,会阴伤口已愈合,子宫恢复正常,剖宫产6个月即可放置节育环。产褥期结束后产妇应到医院去做1次产后检查.以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科学坐月子对于产妇产褥期的恢复很重要,不然容易留下所谓的病根,衷心希望大家健康平安度过产褥期。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