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走出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2015-08-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成直线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每10年上升的速度达到25%。迄今资料显示中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且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防治仍处于“三高三低”的现状,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高血压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同时对高血压,人们常常产生以下误区:

(1)没有头痛头昏症状,不可能有高血压;

(2)发现血压升高后,不到医院就诊;

(3)发现血压升高,应立即降下来;

(4)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5)没有医生处方或建议,自行到药店购买降压药物治疗;

(6)治疗过程中不监测血压;

(7)随意改变治疗方案;

(8)盲目相信广告。

针对以上误区,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有很多患者血压升高并没有头痛、头昏、失眠等不适感觉,直到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时,才发现有血压升高,这时候已失去干预高血压的较好时机了。因此对中青年以上的人群至少应该每年测量1~2次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增加监测血压的次数。

(2)目前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5~10%是继发性高血压,90%~95%是原发性,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有可能完全治愈,而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则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所以,发现高血压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失去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3)除非是高血压危象或急进性高血压,降压不宜过快,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4)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突然停药,极易使血压反弹。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因此,药物治疗应坚持不懈,时服时停不但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还易引发意外。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

(5)降压药种类有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降压药可能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可能对另外类型高血压有效。降压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有时还误以为降压药无效。所以,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有些病人治疗过程中不监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感觉较好时就少服些甚至停服,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这样继续大剂量用药就很危险。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

(7)相当部分患者,容易轻信非专业人士或其他患者的建议,随便改变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讲究个体化的,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对别人有效的药物不一定适合自己。如需更换药物,还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某些药物最好不要突然停药,尤其是美托洛尔等更应缓慢停药,以免产生血压反跳。

8部分人对一些广告如 “某某降压药物可彻底摆脱西药的困,不需终生服药”、“某某高血压治疗仪,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等等十分信任,并盲目购买。其实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测量血压。

    对于高血压,除了应走出以上误区外,应重视对高血压的预防即1992年美国心脏健康会议“维多利亚宣言”指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