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板蓝根不能当预防药,防时疫仍需辨证论治

2015-08-10

 

 

每当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时,如今年的H7N9禽流感发生后,全国的板蓝根等中药就成了紧俏商品,人们争相购买,把它作为预防用药,甚至于一些医疗机构也用板蓝根来预防传染病。
    中医认为,清热解毒药、辛凉解表类药物如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常用于风热感冒、急性咽喉炎等疾病。但这一类药物也有其禁忌症:体虚、无实火、无热毒者不能使用。因此,板蓝根等中成药不能作为一家老小的预防用药。

无病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药物,既克伐人体正气,还会苦寒败胃,影响营养吸收,进而降低人体抵抗力,不利于预防疾病。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可能引起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少数人还会发生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以及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皮疹或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对于疫病(传染性疾病),早在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就论述了其特点。其中《素问?刺法论》记载:“余闻五疫之致,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明确了疫邪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时行之邪,具有发病症状相似的特征。《温疫论?原序》中更认识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并指出这种“戾气”是肉眼不能察觉、不能触知的一种传染性病原体。这些认识为预防疫病传播流行提供了指导。
    中医预防疫病(传染病)流行,强调要辨证论治,主要应注重扶正与避邪两个方面。对于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清代刘恒瑞总结说:“善用兵者,必先屯粮;善治邪者,必先养正。”我国古代医家发明种痘预防天花病,就是利用痘苗来激发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亦是扶正的重要手段。

正常人群无需服用补气扶正的药物,只需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消除对大灾和传染病的极度紧张、焦虑和恐惧等精神因素,才能无损正气,抵御疾病。对于体质偏虚的易感人群,可服药预防疫病。但服药的目的是通过扶正补益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应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状况,辨证处方用药。不能不分体质、不分男女老幼,千人一方。
    预防疫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注意卫生防护,以“避其毒气”。如《素问?刺法论》所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护方法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疫源、在疫病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从口鼻传入带有“疫疠之气”的浊气。在气候反常、大灾大荒、疫病流行时尤其要注意防范邪从口鼻而入。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