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

宝宝喂药有窍门

2015-08-07

 

 

婴儿从诞生的第1天起,味觉就已发育完善,能辨别出甜、酸、苦、辣的味道,因此,当宝宝一旦尝到苦味的药物,表示拒绝或呕吐时,不少家长常常束手无策,个别家长不再喂药,转而求助于医生,给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药物,造成过度治疗。由于小儿每次服用的药量是按体重严格规定的,只要在喂药过程中稍有不慎将药撒掉,或呕吐损失过多,就会影响疗效。因此,给宝宝喂药也是很有学问的。下面介绍一些喂药的小窍门。

(l)婴幼儿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为了使婴幼儿服药方便,要注意采用溶液、乳液、冲剂和油剂等药物剂型;假如是片剂或丸型,可先将其磨成细粉,用开水或糖水冲服。

(2)服药一般宜在进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进行,给婴儿喂药最好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之间,因此时胃正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并避免呕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硫酸亚铁糖浆等铁制剂,最好在饭后30-40分钟喂服,以防损伤胃粘膜。

(3)喂药时要注意技巧。给小宝宝喂药,不同年龄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个月的婴儿由于吸吮能力差,吞咽动作较慢,因此喂药要特别细致。为了防止呛咳和呕吐,喂药时应将宝宝的头与肩部抬高,家长用拇指轻压宝宝的下唇几下或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颊,宝宝即会张口表现出要吃奶的样子,这时家长可将药物吸入滴管或加入橡皮奶头内,充分利用宝宝吸吮的本能让孩子自己进行吮吸。服药后再喂一些温开水或温糖水,使奶头及婴儿口中的余药能全部人胃。若宝宝吮吸药物后不肯咽下或欲吐时,家长可立即用两指轻捏双颊促其吞咽。有些家长给宝宝喂药失败后,采用粗暴的捏鼻子灌药的方法,这种做法常常会发生因药液呛入气管而发生肺炎,甚至发生窒息等严重后果,故应禁止。对于4-12个月的宝宝,家长可把药液吸入滴管,将滴管的末端放在婴儿牙龈与颊部之间(不要放在舌根部),将药液慢慢注入颊部,宝宝会将药液咽下。也可用小药杯或小药匙将药液从小儿口角旁沿舌下慢慢灌入,待药液咽下后再把药杯或药匙拿开,以防药液被吐出。12-18个月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维,为了充分调动病儿服药的积极性,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服药的方法及地点。18-30个月的孩子已有时间概念并具有自尊心,在服药时可告诉孩子,服药后味道一会儿就没有了,吃了药可吃些糖果或他喜欢的零食等。如服药顺利,应及时给予表扬,以使孩子今后更好地配合服药。3-4岁的孩子只关心与他自己有关的一些事,故在服药前应告诉孩子:“吃了药病就会好的”,“吃了药就可以去玩了”等等。4岁以后的孩子多半已懂一些简单的道理,且已具备吞服药片的能力,应尽可能鼓励孩子主动服药。

如果是给孩子喂中药,那么中药要尽可能煎得浓些,量少些,分次服。婴幼儿一般每次喂20-30毫升,一日3-4次;3-6岁的小儿每次可服40-60毫升,一日2-3次。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扬州市医学会
备案:苏ICP备15031937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