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灯圆子,落灯面”如何吃得营养又健康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江南一带,包括我们扬州“上灯圆子,落灯面”是个相当传统的习俗。正月十二之前送灯,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也就是正月十三上灯时要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时要吃面。圆子代表着团团圆圆,面条的绵长则象征着亲情长长久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扬州人也叫“圆子”。以荠菜、青菜、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超市的汤圆,新口味层出不穷,包装也精致,但对于其馅料、包皮的成分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其实,真要吃出过节的味道还是自己做。
糯米粉吃在嘴里,虽然柔软,可是容易噎着和沾牙,也难捏难包。加了大米粉则不一样,用热水调面,易成型,吃起来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筷子夹开了,还有形有状。也中和了糯米的粘滞,缓解食后的不适。老扬州传统包的菜圆子有苹果那么大。这种大汤圆,又称“大菜圆子”,里面包的都是荠菜、青菜、安豆苗等素陷,既有早春蔬菜的香气,又无肉的油腻,是春节后的最佳元宵。特别是荠菜,性味甘、淡、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降压作用。适合三高人群。但是,由于蔬菜较糙,一般会加五花咸肉或鲜肉、荤油、糖,反而使得圆子能量增高很多。健康做法是:蔬菜里配软香干、木耳、香菇、虾米碎,再加几个生鸡蛋,少量素油、少量盐、少量糖,搅拌调成馅。这种圆子主副食搭配,完全可以当“茶饭”。其他馅的圆子,糖、油较多,则不宜多吃。
汤圆好吃,也不可顿顿吃。一般元宵节吃汤圆都是晚上。吃完汤圆,看花灯,既看了热闹,又消了食。吃汤圆最好在中午,这个时候人体的胃肠功能最强,也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汤圆里过多的热量。汤圆不适合做早餐。原因是汤圆的主要原料是精白糯米粉,黏性高,非常不易消化。再加上汤圆馅里大量的油脂,更给胃肠增加了负担。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最弱,这个时候一下子吃这么多难以消化的东西,必定会让胃肠不堪重负。有的本来消化功能就差的人,还会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另外,从营养上来看,用汤圆当早餐也不合理。因为汤圆里含量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蛋白质、矿物质、膳食纤维等非常少。这样的早餐,根本不能满足人们一上午的营养需求。
在吃汤圆的同时,可以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来平衡汤圆带来的滞缓效果,减低对脾胃的伤害。含糖特别高的汤圆,会影响脾胃。中医说“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汤圆,有“缓滞”作用,适量摄取能为肠胃带来能量,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但是吃多了则会减缓肠胃蠕动,导致打嗝、胀气、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吃汤圆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花椒油炝莴苣、姜米拌茼蒿、蒜泥茄子、洋葱拌木耳等,不仅爽口解腻,营养也更均衡。
汤圆好吃,也不是人人能吃。老人、小孩、有胃炎、胃肠炎、胃溃疡、发热的患者,以及有高血脂、糖尿病、痛风、大病初?或大手术者等要慎吃、少吃。
而至于落灯的面呢,那也不是普通的面,那是“圆子面”,也就是用实心汤圆和面条一起做的一道餐。水开下圆子,圆子浮起时面条下锅,再次开锅的时候,放上几根青菜叶,嗬!有白有绿,煞是好看。起锅时加几滴麻油,少许盐,赞!

当前位置: